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司法权力论--司法权的一般理论与三种形态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3页
绪论第19-27页
上篇 司法权的一般理论第27-71页
    第一章 司法权本质初探第27-51页
        一、“法律适用论”的扬弃第27-30页
        二、基本共识:纠纷解决的基本目标第30-31页
        三、司法权是判断权第31-33页
        四、司法权是权威的判断权第33-42页
            (一) 强制型权威——司法强制力第34-36页
            (二) 技术型权威——说理裁判第36-40页
            (三) 司法权威是通过法院审判实现的权威第40-42页
        五、司法权是终局的、权威的判断权第42-50页
            (一) 司法权的终局性与审级设置第44-45页
            (二) 司法权终局性的经济分析第45-47页
            (三) 审级设置的概率论剖析第47-49页
            (四) 司法权终局性是国际共识第49-50页
        六、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二章 司法权的基本性质第51-71页
        一、司法权力的根本目的——权利第52-56页
            (一) 权利本位理论的阐释第52-53页
            (二) 司法权在三种形态上的权利指向第53-56页
        二、司法权价值追求——公平正义第56-59页
            (一) 司法公正要义第56-57页
            (二) 司法公正重在程序正义第57-58页
            (三) 司法权在三种形态上追求公平正义第58-59页
        三、司法权的根本规律——独立运行第59-71页
            (一) 司法权独立运行的内涵第59-61页
            (二) 权力分立结构中的司法权独立运行第61-64页
            (三) 司法权独立运行是人权原则第64-68页
            (四) 司法权在三种形态上的独立运行第68-69页
            (五) 司法权独立运行的中外法律文本表达第69-71页
下篇 司法权的三种形态第71-187页
    第三章 市民性司法权第71-97页
        一、市民性司法权的起源——理论进路第71-74页
            (一) 人类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需要第71-73页
            (二) 洛克的司法权起源理论第73-74页
        二、市民性司法权的起源与发展——历史视角第74-82页
            (一) 私力救济阶段第75-76页
            (二)神明裁判阶段第76-77页
            (三)族长、长老裁判阶段第77-79页
            (四)政治国家掌握和垄断司法权阶段第79-82页
        三、“委托——代理”框架对司法权演进的分析第82-84页
        四、市民性司法权的特征第84-97页
            (一)司法权的被动性(消极性)第84-87页
            (二) 司法权运行的程序性第87-88页
            (三) 司法权运行的中立性第88-90页
            (四) 司法权的民主性第90-95页
            (五) 司法权功能的有限性第95-97页
    第四章 政治性司法权第97-137页
        一、政治性司法权:国家政治权力分立意义上的司法权第98-103页
            (一) 西方分权理论中的司法权第99-101页
            (二) 列宁主义政权思想中的司法权第101-103页
        二、制约公权的政治性司法权理论基础——能动司法的哲学转向第103-108页
            (一) 司法权不存在?第103-106页
            (二) 政治性司法权:从不存在到存在第106-108页
        三、政治性司法权的属性变迁——从控制社会到控制权力第108-113页
            (一) 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离第109-110页
            (二) 通过司法的社会控制第110-112页
            (三) 通过司法的权力控制第112-113页
        四、制约公权的政治性司法权的分类第113-116页
        五、司法审查权的确立与实践——美国为例第116-129页
            (一) 司法审查权的理论基础新探第116-119页
            (二) 宪法解释权第119-121页
            (三) 美国司法审查权的形成过程第121-126页
            (四) 司法审查权的挑战:司法专制的威胁第126-128页
            (五) 司法审查权的限度第128-129页
        六、作为政治性司法权的检察权第129-137页
            (一) 列宁政权理论中的司法权与检察权第130-132页
            (二) 公诉权非司法权第132-135页
            (三) 检察权的政治性司法权属性第135-137页
    第五章 主权性司法权第137-187页
        一、主权性司法权概念释义与历史沿革第137-146页
            (一) 主权性司法权的内涵第137-139页
            (二) 主权性司法权与司法主权第139-140页
            (三) 主权性司法权的核心概念:领事裁判权与治外法权的混用与区别第140-143页
            (四) 主权性司法权的历史存在与沿革第143-146页
        二、主权性司法权的国际维度与国内面向第146-147页
        三、司法权的国际面向——主权性司法权在清末的确立第147-171页
            (一) 清末司法改革与司法独立的过程概要第149-154页
            (二) 西方列强侵略催生中国司法主权观念第154-158页
            (三) 清末思想家对于司法权现代化的初步探索第158-164页
            (四) 主权性司法权的竞争根本上是制度竞争第164-169页
            (五) 以主权性司法权推动清末司法权独立运行的局限第169-171页
        四、主权性司法权的国内视角第171-187页
            (一) 司法权的地方化问题第171-173页
            (二) 司法权地方化的类型第173-176页
            (三) 司法权地方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析第176-182页
            (四) 司法权地方化的理论模型解析第182-187页
小结第187-189页
参考文献第189-207页
博士学位攻读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第207-209页
致谢第209-213页

论文共2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身体的印记:乡村教师生命形态研究
下一篇:幼儿园亲子活动中的家长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