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一) 创新点 | 第15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27页 |
一、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第16-20页 |
(一) 个人信贷业务规模增长迅速 | 第16-18页 |
(二) 个人信贷客户数量稳步增长 | 第18页 |
(三) 个人信贷资产不良率逐步下降 | 第18-20页 |
二、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0-27页 |
(一) 个人信贷业务结构发展严重不均衡 | 第20-23页 |
(二) 同城支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不均衡 | 第23-24页 |
(三) 个人信贷业务客户综合营销能力不强 | 第24-26页 |
(四) 个人信贷资产质量控制能力不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27-36页 |
一、合作方风险 | 第27-30页 |
(一) 合作方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27-29页 |
(二) 合作方风险的成因 | 第29-30页 |
二、借款人风险 | 第30-33页 |
(一) 借款人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30-32页 |
(二) 借款人风险的成因 | 第32-33页 |
三、内部管理风险 | 第33-36页 |
(一) 内部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33-34页 |
(二) 内部管理风险的成因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36-45页 |
一、风险控制流程与业务发展要求不匹配 | 第36-38页 |
(一) 业务操作流程不够满足业务的效率需要 | 第36-38页 |
(二) 审批授权流程不能满足业务的发展需要 | 第38页 |
二、风险监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 第38-40页 |
(一) 贷前调查不严格 | 第39页 |
(二) 贷中审查标准不完备 | 第39页 |
(三) 贷后监控细则不完善 | 第39-40页 |
三、押品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40-42页 |
(一) 预抵押未按时归档 | 第41页 |
(二) 车辆抵押办理不及时 | 第41-42页 |
(三) 押品管理责任部门缺少分工合作 | 第42页 |
四、三方合作机制不完善 | 第42-43页 |
(一) 对开发商未实行动态管理 | 第42-43页 |
(二) 对信贷客户未建立内部评估机制 | 第43页 |
(三) 对第三方机构未建立统一管理部门 | 第43页 |
五、考核机制不完善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完善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 第45-52页 |
一、健全个人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 第45-46页 |
(一) 建立健全标准的贷款业务操作流程 | 第45-46页 |
(二) 建立统一的风险审批授权流程 | 第46页 |
二、强化不同贷款环节的风险监控 | 第46-48页 |
(一) 规范贷前调查业务操作 | 第46-47页 |
(二) 严格执行贷中调查制度 | 第47页 |
(三) 完善贷后检查制度 | 第47-48页 |
三、完善押品管理制度 | 第48-49页 |
(一) 落实押品准入机制 | 第48-49页 |
(二) 完善押品管理责任制 | 第49页 |
四、建立对合作方的动态管理机制 | 第49-51页 |
(一) 规范合作方的准入制度 | 第49-50页 |
(二) 加强对合作方的日常管理 | 第50页 |
(三) 建立健全合作方的退出机制 | 第50-51页 |
五、完善个人信贷业务内部创新及考核机制 | 第51-52页 |
(一) 建立激励业务创新的运行机制 | 第51页 |
(二) 建立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