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山东省莱芜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一、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二、国外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三、简要评论 | 第18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一、创新 | 第20页 |
二、不足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农地流转基础理论 | 第21-33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一、农村土地 | 第21页 |
二、土地制度与土地流转制度 | 第21-22页 |
三、农地流转基本模式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农地流转相关理论 | 第24-29页 |
一、地租理论 | 第25页 |
二、制度变迁理论 | 第25-26页 |
三、农民行为理性假说 | 第26-29页 |
第三节 农地流转发展阶段 | 第29-33页 |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 | 第29-30页 |
二、农地流转新阶段 | 第30-33页 |
第三章 莱芜土地流转的实证分析 | 第33-50页 |
第一节 莱芜市土地流转概况 | 第33-37页 |
一、土地资源与土地流转概况 | 第33-34页 |
二、土地流转采取的主要措施 | 第34-35页 |
三、土地流转的成效与制约因素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农户土地流转实地调查 | 第37-44页 |
一、受访农户基本情况 | 第37-39页 |
二、转入耕地基本情况 | 第39-42页 |
三、转出土地基本情况 | 第42-44页 |
第三节 莱芜市与其他区域的比较研究 | 第44-50页 |
一、典型地区土地流转概况 | 第44-47页 |
二、城乡结合部土地流转概况 | 第47-48页 |
三、比较分析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农户土地流转制约因素分析 | 第50-59页 |
第一节 农户自身条件的制约 | 第50-52页 |
一、农户特性 | 第50-51页 |
二、传统观念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土地制度的制约 | 第52-54页 |
一、土地所有制 | 第52-53页 |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市场环境的制约 | 第54-56页 |
一、农地流转市场的总体特点 | 第54-55页 |
二、农地流转市场不规范的主要表现 | 第55-56页 |
第四节 二元结构的制约 | 第56-59页 |
一、二元户籍制度 | 第56-57页 |
二、二元就业制度 | 第57页 |
三、二元社会保障制度 | 第57-59页 |
第五章 促进农地健康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 | 第59-65页 |
第一节 充分发挥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自主性 | 第59-61页 |
一、教育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 | 第59页 |
二、为农民自主性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 第59-60页 |
三、农业保险制度为土地流转保驾护航 | 第60-61页 |
第二节 规范农地流转制度 | 第61-62页 |
一、强化土地确权登记制度 | 第61页 |
二、完善农地流转合同 | 第61-62页 |
三、规范农地流转行为 | 第62页 |
第三节 改革二元经济制度 | 第62-65页 |
一、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第62-63页 |
二、改革户籍与就业制度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