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惠洪《冷斋夜话》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绪论第9-13页
    一、研究回顾第9-11页
        (一) 对《冷斋夜话》校勘、版本考查第9-10页
        (二) 对《冷斋夜话》诗学观的研究第10页
        (三) 对《冷斋夜话》的综合研究第10-11页
    二、选题意义第11页
    三、论文的总体构思、研究重点和难点第11-13页
        (一) 论文的总体构思第11-12页
        (二) 本选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12-13页
第一章 《冷斋夜话》成书背景第13-18页
    一、《冷斋夜话》成书的个人背景第13-15页
        (一) 惠洪坎坷的人生历程第13页
        (二) 惠洪豪放不羁的性格第13-14页
        (三) 惠洪浓厚的诗文创作热情第14页
        (四) 惠洪深厚的禅宗渊源第14-15页
    二、《冷斋夜话》成书的社会背景第15-16页
        (一) 宋代士大夫参禅成风第15页
        (二) 宋代“话”体文学的兴盛第15-16页
    三、《冷斋夜话》成书的地域背景第16-18页
        (一) 江西文学繁荣第16页
        (二) 江西佛教文化浓厚第16-18页
第二章 《冷斋夜话》内容及特征第18-29页
    一、《冷斋夜话》内容分类第18-22页
    二、论诗及事的特点第22-25页
        (一) 事迹多为客观记载第22-24页
        (二) 记事有重复或突兀第24-25页
    三、论诗及辞的特点第25-27页
        (一) 乐于转述引用其他诗人的诗论第25-26页
        (二) 善于对比评价第26页
        (三) 引用和考辨有误第26-27页
        (四) 评价有偏差第27页
    四、论诗及事与论诗及辞的关系第27-29页
第三章 《冷斋夜话》与宋代诗歌第29-40页
    一、对苏轼、黄庭坚、王安石三者关注和肯定的表现第31-33页
        (一) 频繁转述三者评论诗歌或者诗人的观点第31-32页
        (二) 频繁引用三者的诗句第32-33页
        (三) 频繁记载三者的事迹第33页
    二、对苏轼、黄庭坚、王安石关注和肯定的原因第33-35页
        (一) 三者擅“以禅论诗”第33-34页
        (二) 三者事迹多与禅相关第34-35页
    三、对苏轼特别肯定和推崇的原因第35-40页
        (一) 苏轼擅以禅入诗第35-37页
        (二) 苏轼有风趣幽默、超脱豁达的人格第37-38页
        (三) 苏轼推崇陶渊明的诗歌并“得陶渊明遗意”第38-40页
第四章 《冷斋夜话》主要诗学思想第40-48页
    一、创作态度——“游戏三昧”第40-42页
    二、创作构思——“妙观逸想”第42-44页
    三、创作方法——“换骨夺胎”第44-45页
    四、审美追求——“含蓄”第45-48页
第五章 《冷斋夜话》的地位与价值第48-52页
    一、《冷斋夜话》的地位第48-49页
        (一) 因被目录书著录在“小说家”类而导致地位偏低第48-49页
        (二) 因自身失误遭受质疑导致地位偏低第49页
    二、《冷斋夜话》的价值第49-52页
        (一) 记录了名人言论与事迹,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第50页
        (二) 展示了宋代诗歌的时代特点之-诗禅结合第50-51页
        (三) 提出有价值的诗歌主张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后记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陶渊明治学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下一篇:晚唐诗人薛能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