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水生动物学论文

水利工程污损生物沼蛤的生态行为学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附着生物沼蛤对水利工程的危害第12-13页
        1.2.1 附着生物的附着机理第12页
        1.2.2 附着生物沼蛤对水利工程的危害特点第12-13页
    1.3 沼蛤生理特征第13-18页
        1.3.1 结构特性第13-16页
        1.3.2 繁殖特征第16-18页
    1.4 沼蛤入侵特性第18-20页
        1.4.1 沼蛤入侵方式第18-19页
        1.4.2 沼蛤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19-20页
    1.5 沼蛤防治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第20-22页
        1.5.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2页
        1.5.2 存在的问题第22页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2-24页
        1.6.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6.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2章 研究方法第24-30页
    2.1 研究思路第24页
    2.2 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第24-26页
        2.2.1 样品来源第24-25页
        2.2.2 样品采集方法第25-26页
        2.2.3 沼蛤实验室培养方法第26页
        2.2.4 实验样品的处理第26页
    2.3 实验仪器第26页
    2.4 沼蛤生态行为学特征评价与监测方法第26-30页
        2.4.1 监测指标第26-27页
        2.4.2 沼蛤行为特征评价方法第27-30页
第3章 沼蛤污损调查及行为特性研究第30-54页
    3.1 水工建筑物沼蛤污损调查第30-33页
        3.1.1 水库沼蛤污损调查第30-31页
        3.1.2 水电设施沼蛤污损调查第31-33页
    3.2 沼蛤的生物学特征第33-37页
        3.2.1 几何特征第33-34页
        3.2.2 足丝结构特征及附着力第34-35页
        3.2.3 运动特性第35-37页
    3.3 沼蛤在不同基质上的附着特征第37-40页
        3.3.1 不同粗糙率的硬质基质第37-38页
        3.3.2 不同粒径的砂质基质第38-39页
        3.3.3 自然水体中沼蛤的附着特征第39-40页
    3.4 沼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特征第40-52页
        3.4.1 光照、水深对沼蛤行为的影响第40-42页
        3.4.2 温度对沼蛤繁殖及行为的影响第42-44页
        3.4.3 pH值对沼蛤行为的影响第44-45页
        3.4.4 溶解氧对沼蛤行为的影响第45-46页
        3.4.5 水质条件对沼蛤行为的影响第46-48页
        3.4.6 沼蛤对浮游植物的吸收第48-52页
        3.4.7 其他因素对沼蛤行为的影响第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4章 沼蛤的灭杀和去除技术第54-70页
    4.1 化学氧化剂灭杀技术第54-61页
        4.1.1 不同氧化剂的灭杀效果分析第54-56页
        4.1.2 不同氧化剂的经济技术评价第56-57页
        4.1.3 次氯酸钠灭杀技术第57-61页
    4.2 植物提取物灭杀技术第61-63页
        4.2.1 植物提取物第61页
        4.2.2 植物提取物对沼蛤的灭杀效果第61-62页
        4.2.3 植物提取物毒性测试第62-63页
    4.3 物理灭杀技术第63-67页
        4.3.1 离水干燥灭杀第63-64页
        4.3.2 高温水浴灭杀第64页
        4.3.3 超声波灭杀第64-65页
        4.3.4 电流灭杀第65-66页
        4.3.5 物理灭杀技术分析第66-67页
    4.4 水流冲刷去除技术第67-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5章 沼蛤污损防治涂料第70-78页
    5.1 生物污损防治涂料第70页
    5.2 沼蛤污损防治涂料设计及优化原则第70-71页
    5.3 液体聚氨酯橡胶污损防治涂料第71-76页
    5.4 其他污损防治涂料第76页
    5.5 污损防治涂料毒性评价第76-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6章 沼蛤污损综合防治技术第78-86页
    6.1 预防沼蛤入侵第78页
    6.2 污染源清理第78-79页
    6.3 生态调控第79页
    6.4 沼蛤快速去除技术第79-80页
    6.5 沼蛤预防技术第80页
    6.6 不同水工建筑物的沼蛤防治技术第80-81页
    6.7 沼蛤污损生态防治设施第81-85页
        6.7.1 生态预防设施第82-83页
        6.7.2 生态综合治理设施第83-85页
    6.8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6-95页
    7.1 研究总结第86-87页
    7.2 创新点第87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致谢第95-96页
附录第96页
    作者简介第96页
    学术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下的大学生公共参与研究--以广州地区为例
下一篇:纳米氧化镍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