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5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6 研究思路以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2页 |
2.1 关于移动互联网概念及其特点的研究 | 第17-19页 |
2.2 公共参与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2-26页 |
3.1 研究问题 | 第22页 |
3.2 研究变量 | 第22-23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23-25页 |
3.4 研究对象与变量操作性定义 | 第25页 |
3.5 问卷设计及发放 | 第25-26页 |
4 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与分析 | 第26-37页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4.2 信度分析 | 第27页 |
4.3 效度分析 | 第27-31页 |
4.4 移动互联网使用与公共参与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5页 |
4.5 回归分析 | 第35-37页 |
5 深度访谈 | 第37-43页 |
5.1 访谈设计 | 第37-38页 |
5.2 访谈结果归纳 | 第38-43页 |
6 分析案例 | 第43-50页 |
6.1 对A大学的学生争取空调为例 | 第43-45页 |
6.2 以B校学生反对地铁10号线穿南校中轴线为例 | 第45-46页 |
6.3 以B校彩虹小组公众号与C校两大公众号关于女权问题的争论为例 | 第46-48页 |
6.4 三个案例反映的共性 | 第48-50页 |
7 结论 | 第50-5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0-52页 |
7.2 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 第52页 |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52-54页 |
注释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