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综合体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总结与评述 | 第17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城市综合体的相关知识与理论 | 第20-33页 |
2.1 城市综合体概念与特征 | 第20-24页 |
2.1.1 城市综合体概念 | 第20-22页 |
2.1.2 城市综合体的基本特征 | 第22-24页 |
2.2 城市综合体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 第24-25页 |
2.3 城市综合体类型 | 第25-29页 |
2.3.1 按照功能组合划分 | 第25-26页 |
2.3.2 按照交通方式划分 | 第26-28页 |
2.3.3 按照空间类型划分 | 第28-29页 |
2.4 基础理论 | 第29-31页 |
2.4.1 中心地理论 | 第29-30页 |
2.4.2 区域相互作用理论 | 第30页 |
2.4.3 政府规制理论 | 第30-31页 |
2.5 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 | 第31-33页 |
2.5.1 按照合作方式划分 | 第31-32页 |
2.5.2 按照功能发展划分 | 第32-33页 |
第3章 国内外城市综合体的实践 | 第33-41页 |
3.1 国外城市综合体的实践 | 第33-36页 |
3.1.1 国外城市综合体发展历程 | 第33-34页 |
3.1.2 国外城市综合体经典案例 | 第34-36页 |
3.2 国内城市综合体的实践 | 第36-38页 |
3.2.1 国内城市综合体发展历程 | 第36-37页 |
3.2.2 国内城市综合体经典案例 | 第37-38页 |
3.3 国内外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 | 第38-41页 |
第4章 成都城市综合体发展分析 | 第41-64页 |
4.1 成都城市综合体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 第41-42页 |
4.1.1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要路径 | 第41页 |
4.1.2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必要措施 | 第41-42页 |
4.1.3 承载城市公共活动的必要部分 | 第42页 |
4.2 成都城市综合体建设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 第42-51页 |
4.2.1 成都城市综合体发展的历程 | 第42-43页 |
4.2.2 成都城市综合体发展规模 | 第43-48页 |
4.2.3 成都城市综合体空间布局 | 第48-51页 |
4.3 成都城市综合体典型案例分析 | 第51-59页 |
4.3.1 富力熊猫城 | 第52-54页 |
4.3.2 蓝光罗马假日广场 | 第54-56页 |
4.3.3 华润万象城 | 第56-59页 |
4.4 成都城市综合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59-64页 |
4.4.1 成都城市综合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59-62页 |
4.4.2 成都城市综合体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62-64页 |
第5章 促进成都城市综合体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 第64-71页 |
5.1 促进成都城市综合体健康发展的思路 | 第64-66页 |
5.1.1 规划引领,合理规范 | 第64-65页 |
5.1.2 因地制宜,准确定位 | 第65页 |
5.1.3 创新突破,搭建平台 | 第65-66页 |
5.2 促进成都城市综合体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6-71页 |
5.2.1 城市综合体发展规划方面 | 第66-68页 |
5.2.2 城市综合体投融资方面 | 第68-69页 |
5.2.3 城市综合体服务监管方面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