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等离子体物理学论文

脉冲容性耦合放电中电子密度和温度的演化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8-20页
    1.1 研究背景第8-12页
        1.1.1 刻蚀领域脉冲放电相对于稳态放电的优势第8-9页
        1.1.2 刻蚀领域脉冲放电的典型参数及其演化特征第9-12页
    1.2 研究现状与不足第12-17页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7-20页
第2章 实验平台与测量第20-47页
    2.1 脉冲射频容性耦合放电系统介绍第20-23页
    2.2 朗缪尔探针第23-39页
        2.2.1 容性耦合效应对探针测量结果的影响第24-28页
        2.2.2 等效电路模型研究容性耦合效应第28-34页
        2.2.3 强容性耦合下对探针数据的修正方法第34-36页
        2.2.4 等离子体外部电路对探针测量的影响第36-39页
    2.3 激光吸收光谱诊断粒子密度和温度第39-42页
        2.3.1 激光吸收光谱诊断的基本原理第39-40页
        2.3.2 测量时间分辨的激光吸收线型的方法第40-42页
    2.4 微波干涉仪诊断电子密度第42-43页
    2.5 射频电压 -电流探头诊断射频功率第43-44页
    2.6 发射光谱诊断第44-46页
        2.6.1 电子密度第44-45页
        2.6.2 电子温度第45页
        2.6.3 中性粒子密度第45-46页
    2.7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3章 惰性气体余辉中电子的损失和冷却第47-84页
    3.1 余辉中的电子冷却模型第48-54页
    3.2 余辉中的等离子体密度演化模型第54-56页
    3.3 模型和实验结果的比较和讨论第56-68页
        3.3.1 电子密度和温度的实验诊断第56-59页
        3.3.2 模型和实验结果的比较第59-62页
        3.3.3 等离子体密度空间分布的演化第62-65页
        3.3.4 一阶扩散模式适用范围的判据第65-67页
        3.3.5 余辉中电子密度和温度演化的耦合关系第67-68页
    3.4 余辉早期电子能量分布的截断现象第68-73页
    3.5 分子气体掺杂的影响第73-82页
    3.6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4章 电负性氧气脉冲放电中的电子密度和温度演化第84-102页
    4.1 时间分辨的实验测量第85-87页
    4.2 脉冲放电的整体模型第87-93页
    4.3 电子能量分布和解吸附速率系数对模型的影响第93-95页
    4.4 诊断电负性和负离子寿命第95-101页
    4.5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5章 脉冲功率加载期间电子密度和温度的演化第102-129页
    5.1 惰性气体脉冲放电功率加载期间电子密度的演化第103-119页
        5.1.1 分步电离过程的影响第104-106页
        5.1.2 等离子体功率演化的影响第106-112页
        5.1.3 电子温度演化的影响第112-117页
        5.1.4 分子气体掺杂的影响第117-119页
    5.2 CF4脉冲放电功率加载期间等离子体参数的演化第119-126页
        5.2.1 实验装置简介第119页
        5.2.2 CF4脉冲放电模型分析和实验测量第119-126页
    5.3 本章小结第126-129页
第6章 结论第129-133页
    6.1 主要的研究结果第129-131页
    6.2 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的工作展望第131-132页
    6.3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归纳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3页
致谢第143-14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N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下一篇:探究媒介议程和总统议程的关系--以美国媒体报道和奥巴马2014年国情咨文报告的影响关系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