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论文

美国“校外STEM课程”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绪论第12-35页
    (一)研究缘起第12-16页
    (二)概念界定第16-18页
    (三)文献综述第18-30页
    (四)理论基础第30-31页
    (五)研究方案第31-35页
一、美国“校外STEM课程”的产生背景第35-46页
    (一)政府高度重视STEM教育发展第35-37页
        1. 联邦政府层面第35-36页
        2. 州政府层面第36-37页
    (二)培养STEM人才的迫切需求第37-39页
    (三)提升学生STEM素养的需要第39-42页
        1. 学生STEM素养愈加重要第39-40页
        2. 美国学生STEM素养不足第40-42页
    (四)学校内STEM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第42-46页
        1. 课程标准及开展有不足第42-43页
        2. 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第43页
        3.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第43-44页
        4. 学生STEM学习机会不平等第44页
        5. 学生STEM学业成绩不佳第44-46页
二、美国“校外STEM课程”的目标第46-53页
    (一)“校外STEM课程”的目标制定第46-49页
        1. 制定的背景第46-48页
        2. 制定的影响因素第48-49页
    (二)“校外STEM课程”的目标内容第49-53页
        1. 培养学生STEM领域兴趣第50-51页
        2. 提高学生STEM学业成就第51页
        3. 填补弱势群体STEM教育需要第51-53页
三、美国“校外STEM课程”的内容第53-61页
    (一)S、T、E、M课程第53-56页
        1. 以科学为主体的课程第53-54页
        2. 以技术为主体的课程第54页
        3. 以工程为主体的课程第54-55页
        4. 以数学为主体的课程第55-56页
    (二)计算机科学课程第56页
        1. 创意计算课程第56页
        2. 建立IT课程第56页
    (三)其他相关课程第56-61页
        1. 整合的STEM课程第57-58页
        2. 为教导员的课程第58-61页
四、美国“校外STEM课程”的实施第61-79页
    (一)“校外STEM课程”的实施主体第61-62页
        1. 政府第61页
        2. 学校第61页
        3. 社区组织第61-62页
        4. 其他利益相关者第62页
    (二)“校外STEM课程”的实施过程第62-66页
        1. 计划阶段第62-64页
        2. 实施阶段第64-65页
        3. 评估阶段第65-66页
    (三)“校外STEM课程”的教学模式第66-69页
        1. 基于项目的学习第66-67页
        2. 基于问题的学习第67-69页
    (四)“校外STEM课程”的实施保障第69-73页
        1. 政策保障第69-70页
        2. 资金保障第70-71页
        3. 科研支撑第71-72页
        4. 师资支持第72-73页
    (五)“校外STEM课程”的实施个案第73-79页
        1. 4-H STEM课程第73-74页
        2. 技术之桥课程第74-75页
        3. GUTS课程第75-77页
        4. 三者比较第77-79页
五、美国“校外STEM课程”的评价第79-97页
    (一)“校外STEM课程”的评价内容第79-83页
        1. 课程活动结果第80-81页
        2. 课程相关人员第81-83页
    (二)“校外STEM课程”的评价方法第83-85页
        1. 量化评价第83-84页
        2. 质性评价第84-85页
    (三)“校外STEM课程”的评价工具第85-88页
        1. 成功的维度观察工具第85-87页
        2. AWE评价工具第87页
        3. CAISE评估工具第87-88页
    (四)“校外STEM课程”的评价结果第88-97页
        1. “校外STEM课程”取得成效第88-94页
        2. “校外STEM课程”存在不足第94-97页
六、美国“校外STEM课程”的特征第97-110页
    (一)课程的价值特征第97-99页
        1. 注重课程实用性第97-98页
        2. 强调教育公平性第98-99页
    (二)课程内容的特征第99-102页
        1. 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第99-101页
        2. 课程内容的实践性第101-102页
    (三)课程实施的特征第102-106页
        1. 实施主体的多元化第102-104页
        2. 技术支持的网络化第104-105页
        3. 教学策略的项目化第105-106页
    (四)课程评价的特征第106-110页
        1. 评价工具、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第106-107页
        2. 评价结果的实效性、指导性第107-110页
七、美国“校外STEM课程”对我国的启示第110-123页
    (一)明确校外科技课程的理念与目标第110-113页
        1. 树立大科技教育观念第110-111页
        2. 明确校外科技课程的目标第111-112页
        3. 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第112-113页
    (二)丰富校外科技课程的内容与形式第113-114页
        1. 开展校外STEM课程第113-114页
        2. 采取多样化课程形式第114页
    (三)完善校外科技课程的支持体系第114-118页
        1. 完善政策体系第115-116页
        2. 构建多元的人员体系第116-117页
        3. 调整、规范管理体系第117-118页
        4. 完善物质保障体系第118页
    (四)平衡校外科技课程的地区和群体发展第118-120页
        1. 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政策扶持第119页
        2. 促进校外科技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第119-120页
        3. 注重弥补女生等弱势群体的科技教育第120页
    (五)注重校外科技课程的多元评价第120-123页
        1. 建立系统、完善的评价标准第120-121页
        2. 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第121页
        3. 重视结果评价的全面性第121-123页
结语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科研情况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元粒时间序列的建模与预测研究
下一篇:留守儿童安全保护的社会工作组织介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