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的语言,语言的诗化--语言符号视角下的歌词阐释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15页 |
| ·研究对象与选题缘起 | 第7-8页 |
|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理论视角 | 第11页 |
| ·语言符号理论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 第11-14页 |
| ·符号的内涵 | 第11-12页 |
| ·符号的构成 | 第12-14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 第14-15页 |
| ·主要内容 | 第14页 |
| ·基本方法 | 第14-15页 |
| 1 诗化语言符号——歌词的生产 | 第15-31页 |
| ·概述 | 第15页 |
| ·歌词构成的特性 | 第15-20页 |
| ·能指的文学性和音乐性 | 第15-18页 |
| ·文学性 | 第16页 |
| ·音乐性 | 第16-18页 |
| ·所指的具象性和民族性 | 第18-20页 |
| ·具象性 | 第18-19页 |
| ·民族性 | 第19-20页 |
| ·歌词生产的手段 | 第20-31页 |
| ·语音处理 | 第20-23页 |
| ·韵律 | 第20-22页 |
| ·节奏 | 第22-23页 |
| ·句法修辞 | 第23-28页 |
| ·词语修辞 | 第24-25页 |
| ·句式修辞 | 第25-26页 |
| ·意境修辞 | 第26-28页 |
| ·表达方式创新 | 第28-31页 |
| ·“新瓶装陈酒” | 第28-29页 |
| ·俗言口语“雅”用 | 第29页 |
| ·多种形式杂糅 | 第29-31页 |
| 2 诗化语言符号——歌词的传播 | 第31-36页 |
| ·概述 | 第31-32页 |
| ·歌词传播的特征 | 第32-34页 |
| ·情感互动 | 第32-33页 |
| ·易唱易记易流传 | 第33-34页 |
| ·歌词传播的媒介 | 第34-36页 |
| ·大众媒介 | 第34-35页 |
| ·文艺歌手 | 第35-36页 |
| 3 诗化语言符号——歌词的消费 | 第36-43页 |
| ·概述 | 第36页 |
| ·现当代消费特征 | 第36-38页 |
| ·音乐商品文化 | 第37页 |
| ·受众心理 | 第37-38页 |
| ·传播与消费中的歌词功能阐释 | 第38-43页 |
| ·文化功能 | 第38-39页 |
| ·教化功能 | 第39-40页 |
| ·娱乐功能 | 第40-41页 |
| ·交际功能 | 第41-43页 |
| 4 结语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