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能量存储技术的分类及特点 | 第10-14页 |
1.2.1 不同形式的储能系统介绍 | 第10-12页 |
1.2.2 各种能量存储技术的性能对比 | 第12-14页 |
1.3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国外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压缩空储能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7-20页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本论文章节安排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 第20-32页 |
2.1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分类 | 第20-21页 |
2.2 压缩传动热力学原理 | 第21-22页 |
2.3 压缩空气储能过程中能量变化规律 | 第22-31页 |
2.3.1 气体热力过程 | 第22-24页 |
2.3.2 等温循环过程 | 第24-26页 |
2.3.3 焦耳循环过程 | 第26-28页 |
2.3.4 奥托循环过程 | 第28-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新型水底恒压空气储能系统介绍及运行级数优化 | 第32-42页 |
3.1 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2-34页 |
3.2 该系统各部分数学建模 | 第34-38页 |
3.2.1 压缩机数学模型 | 第34-35页 |
3.2.2 透平机数学模型 | 第35-36页 |
3.2.3 蓄热/换热子系统数学模型 | 第36-37页 |
3.2.4 系统效率理论计算 | 第37-38页 |
3.2.5 系统热损失理论计算 | 第38页 |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第四章 新型水底恒压空气储能系统仿真研究 | 第42-50页 |
4.1 新型恒压空气储能系统主要原理介绍 | 第42-43页 |
4.2 对系统热力学模型进行建模仿真 | 第43-46页 |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4.3.1 压缩机效率、透平机效率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 第46页 |
4.3.2 系统总压比与换热器效能对系统效率和系统热损失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3 储气室恒压等级与透平初温对储能密度和储气室体积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实验与分析 | 第50-58页 |
5.1 实验平台硬件介绍 | 第50-51页 |
5.2 实验控制部分设计 | 第51-54页 |
5.3 实验流程 | 第54-55页 |
5.4 实验结果数据分析 | 第55-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