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蛇肺炎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铜绿假单胞杆菌的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1.1 病原学 | 第10-13页 |
1.1.1 形态和培养特性 | 第10-11页 |
1.1.2 抗原性 | 第11页 |
1.1.3 生化特性 | 第11页 |
1.1.4 毒素和致病性 | 第11-13页 |
1.1.5 抵抗力 | 第13页 |
1.2 流行病学 | 第13页 |
1.3 临床学 | 第13-15页 |
1.3.1 临床表现 | 第13页 |
1.3.2 发病机制 | 第13-14页 |
1.3.3 病理变化 | 第14页 |
1.3.4 诊断 | 第14页 |
1.3.5 治疗 | 第14-15页 |
1.3.6 防控 | 第15页 |
1.4 绿脓杆菌疫苗 | 第15-17页 |
1.4.1 传统疫苗的研究 | 第15-16页 |
1.4.2 绿脓杆菌多联疫苗的研究 | 第16页 |
1.4.3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 第16页 |
1.4.4 PA-MSHA菌毛株疫苗 | 第16-17页 |
1.5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17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绿脓杆菌的分离鉴定 | 第18-26页 |
2.1 材料 | 第18-19页 |
2.1.1 病料 | 第18页 |
2.1.2 试剂 | 第18页 |
2.1.3 培养基的配制 | 第18-19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2页 |
2.2.1 分离培养 | 第19-20页 |
2.2.2 生化鉴定 | 第20页 |
2.2.3 16SRRNA扩增及序列分析 | 第20-22页 |
2.2.3.1 细菌DNA扩增 | 第20-21页 |
2.2.3.2 胶回收 | 第21页 |
2.2.3.3 PCR产物的连接 | 第21页 |
2.2.3.4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1-22页 |
2.2.3.5 克隆测序 | 第22页 |
2.3 结果 | 第22-24页 |
2.3.1 分离培养 | 第22页 |
2.3.2 生化鉴定 | 第22页 |
2.3.3 16SRRNA扩增及序列分析 | 第22-24页 |
2.4 讨论 | 第24-25页 |
2.5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研究 | 第26-31页 |
3.1 材料 | 第26页 |
3.1.1 试验动物 | 第26页 |
3.1.2 试剂 | 第26页 |
3.1.3 药敏片 | 第26页 |
3.1.4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3.2 方法 | 第26-27页 |
3.2.1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第26页 |
3.2.2 动物致病性试验 | 第26页 |
3.2.3 病理切片的制作 | 第26-27页 |
3.3 结果 | 第27-29页 |
3.3.1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第27页 |
3.3.2 动物致病性试验 | 第27-28页 |
3.3.3 病理切片的制作 | 第28-29页 |
3.4 讨论 | 第29-30页 |
3.5 小结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附录 | 第36-38页 |
缩略词表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