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 研究安排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内控管理制度的现有框架及存在问题 | 第17-22页 |
2.1 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内控管理制度的现有框架 | 第17-18页 |
2.1.1“依法合规”原则的制度框架 | 第17页 |
2.1.2“顶层设计”原则的制度框架 | 第17页 |
2.1.3“风险为本”原则的制度框架 | 第17-18页 |
2.1.4“全面覆盖”原则的制度框架 | 第18页 |
2.1.5“集约高效”原则的制度框架 | 第18页 |
2.2 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内控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8-22页 |
2.2.1 工作链不够完善 | 第18-19页 |
2.2.2 客户尽职调查了解落实不到位 | 第19页 |
2.2.3 内控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 第19-20页 |
2.2.4 工作机制尚有缺陷 | 第20页 |
2.2.5 工作效率普遍不高 | 第20页 |
2.2.6 工作监管存在盲区 | 第20-21页 |
2.2.7 商业银行间无序竞争现象比较突出 | 第21-22页 |
3 国外商业银行反洗钱内控管理制度的要点及经验借鉴 | 第22-26页 |
3.1 国外商业银行反洗钱内控管理制度的要点 | 第22-24页 |
3.1.1 全面的洗钱风险评估要求 | 第22页 |
3.1.2 严格的身份识别要求 | 第22页 |
3.1.3 分类的客户尽职调查要求 | 第22-23页 |
3.1.4 明确的可疑客户退出要求 | 第23页 |
3.1.5 灵活的可疑交易报告要求 | 第23-24页 |
3.2 国外商业银行反洗钱内控管理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24-26页 |
3.2.1 建立机构洗钱风险评估机制 | 第24页 |
3.2.2 建立高风险客户选择准入机制 | 第24页 |
3.2.3 建立可疑交易报告事后重检评估机制 | 第24-25页 |
3.2.4 建立可疑客户的主动退出机制 | 第25-26页 |
4 JS银行SH分行反洗钱内控管理制度设计方案 | 第26-46页 |
4.1 对同业XY银行SH分行现行反洗钱内控管理制度分析 | 第26-30页 |
4.2 整体设计思路 | 第30-32页 |
4.2.1 制订反洗钱内控管理制度的核心管理制度 | 第30页 |
4.2.2 建立反洗钱工作责任制 | 第30页 |
4.2.3 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估和内部审计制度 | 第30-31页 |
4.2.4 建立反洗钱培训宣传制度 | 第31页 |
4.2.5 建立配合反洗钱调查制度和保密制度 | 第31-32页 |
4.3 JS银行SH分行反洗钱内控管理制度设计具体内容 | 第32-46页 |
4.3.1 反洗钱组织架构及职责设计 | 第32-37页 |
4.3.1.1 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构成 | 第32页 |
4.3.1.2 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 | 第32-33页 |
4.3.1.3 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工作职责 | 第33-37页 |
4.3.2 客户身份及交易识别环节的内控制度设计 | 第37-41页 |
4.3.3 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环节的内控制度设计 | 第41页 |
4.3.4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环节的内控制度设计 | 第41-4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