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引言 | 第10-19页 |
1.1.1 基本概念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3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1.2 液相色谱手性拆分机理的热力学研究 | 第19-21页 |
1.2.1 色谱拆分机理 | 第19页 |
1.2.2 色谱拆分热力学 | 第19-21页 |
1.3 液相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 | 第21-24页 |
1.3.1 定性分析 | 第22页 |
1.3.2 定量分析 | 第22-24页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目标 | 第24-26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1.4.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N-苄氧羰基-L-丙氨酸合成研究 | 第26-36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2.2.2 实验原理 | 第28页 |
2.2.3 实验过程 | 第28-29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2.3.1 不同缚酸剂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2 碳酸氢钠与L-丙氨酸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30页 |
2.3.3 不同有机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4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5 正交实验 | 第32-33页 |
2.3.6 结构表征 | 第33-34页 |
2.3.7 比旋光度 | 第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外消旋西酞普兰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6-49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7-38页 |
3.2.2 色谱条件 | 第38页 |
3.2.3 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 第38页 |
3.2.4 出峰顺序的确定 | 第38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3.3.1 水相pH值对色谱拆分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2 SBE-β-CD浓度对色谱拆分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3 磷酸二氢钠浓度对色谱分离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4 流动相组成对色谱分离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5 柱温对色谱分离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6 色谱拆分西酞普兰热力学分析 | 第44-46页 |
3.4 试验方法有效性检测 | 第46-48页 |
3.4.1 精密度 | 第46页 |
3.4.2 线性 | 第46-48页 |
3.4.3 检测限和检出限 | 第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形成非对映体盐法拆分西酞普兰的探索研究 | 第49-57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1.1 直接结晶法 | 第49页 |
4.1.2 形成非对映体结晶法 | 第49-50页 |
4.2 形成非对映体盐法拆分西酞普兰的探索 | 第50-52页 |
4.3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2-53页 |
4.3.1 实验试剂 | 第52页 |
4.3.2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4.3.3 实验过程 | 第52-53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56页 |
4.4.1 拆分剂的筛选 | 第53-54页 |
4.4.2 (+)-二对甲苯甲酰-D-酒石酸拆分西酞普兰的研究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西酞普兰的双相识别萃取拆分研究 | 第57-69页 |
5.1 引言 | 第57-59页 |
5.1.1 手性萃取拆分的机理 | 第57-58页 |
5.1.2 萃取拆分的计算 | 第58-59页 |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9-60页 |
5.3 色谱分析方法 | 第60页 |
5.4 西酞普兰对映体双相识别萃取拆分实验 | 第60页 |
5.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0-68页 |
5.5.1 有机稀释剂的选择对双相识别萃取拆分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5.5.2 SBE-β-CD浓度对双相识别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61-62页 |
5.5.3 油相中Z-L-Ala浓度对双相识别萃取拆分效果的影响 | 第62-64页 |
5.5.4 水相中pH值对双相识别萃取拆分效果的影响 | 第64-65页 |
5.5.5 萃取温度对双相识别萃取拆分的影响 | 第65-67页 |
5.5.6 其它Z-氨基酸萃取拆分西酞普兰的结果 | 第67-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