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交通信号控制的研究历史 | 第13-17页 |
1.2.1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 第13-15页 |
1.2.2 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模型及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1.3 跟驰理论及模型 | 第17-19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总体思路 | 第19-24页 |
1.4.1 具体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4.2 论文工作的总体思路 | 第21-24页 |
第二章 道路条件对交通流的影响研究 | 第24-70页 |
2.1 引言 | 第24-26页 |
2.2 一种基于倾斜道路的跟驰模型 | 第26-45页 |
2.2.1 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 第26-31页 |
2.2.2 道路倾角和相对速度差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模拟 | 第31-38页 |
2.2.3 非线性密度波形成的机理研究 | 第38-43页 |
2.2.4 模型验证 | 第43-45页 |
2.3 一种考虑弯道因素的新格子模型 | 第45-67页 |
2.3.1 线性稳定性分析 | 第47-50页 |
2.3.2 弯曲道路交通流演变的数值仿真 | 第50-62页 |
2.3.3 关于数值仿真中出现的各种形式密度波的理论分析 | 第62-67页 |
2.3.4 模型验证 | 第6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第三章 两种考虑驾驶员影响的跟驰模型 | 第70-104页 |
3.1 引言 | 第70-71页 |
3.2 一种基于驾驶员反应延迟时间的跟驰模型 | 第71-85页 |
3.2.1 模型 | 第72-73页 |
3.2.2 驾驶员反应延迟时间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73-75页 |
3.2.3 驾驶员反应延迟时间关于密度波的演变机理的数值模拟 | 第75-78页 |
3.2.4 稳定区域内的Burgers方程 | 第78-80页 |
3.2.5 亚稳定区域内的KdV方程 | 第80-82页 |
3.2.6 不稳定区域内的MKdV方程 | 第82-84页 |
3.2.7 模型验证 | 第84-85页 |
3.3 基于速度偏差的跟驰模型 | 第85-101页 |
3.3.1 模型 | 第86-87页 |
3.3.2 线性稳定性分析 | 第87-89页 |
3.3.3 密度波仿真 | 第89-90页 |
3.3.4 启动和刹车过程仿真 | 第90-92页 |
3.3.5 迟滞环仿真 | 第92-94页 |
3.3.6 非线性分析 | 第94-99页 |
3.3.7 模型验证 | 第99-10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1-104页 |
第四章 基于密度差的双向行人流格子模型 | 第104-122页 |
4.1 前言 | 第104-106页 |
4.2 考虑密度差的双向行人流格子模型 | 第106-109页 |
4.3 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 第109-111页 |
4.4 行人流稳定性演变的数值模拟 | 第111-116页 |
4.5 行人流堵塞演化的机理研究 | 第116-12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五章 基于跟驰模型动态约束的交通信号配时 | 第122-134页 |
5.1 前言 | 第122页 |
5.2 数据处理及其结果 | 第122-127页 |
5.3 交叉口信号配时动态约束 | 第127-131页 |
5.3.1 模型验证 | 第128-129页 |
5.3.2 基于一种改进的OVD模型动态约束的交叉口信号配时 | 第129-13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1-13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8页 |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和主要创新点 | 第134-136页 |
6.2 交通流模型研究展望 | 第136-138页 |
致谢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2页 |
附录 | 第152-16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166-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