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一株生防功能菌的筛选与鉴定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发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绪论第15-16页
1 文献综述第16-32页
    1.1 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研究现状第16-20页
        1.1.1 饲料化处理第16-17页
            1.1.1.1 干燥法饲料处理第16-17页
            1.1.1.2 青贮法饲料处理第17页
            1.1.1.3 低等动物分解法饲料处理第17页
        1.1.2 能源化处理第17-18页
        1.1.3 发酵床处理第18-19页
        1.1.4 基质化处理第19页
        1.1.5 肥料化处理第19-20页
    1.2 生物防治菌剂研究现状第20-24页
        1.2.1 生物防治的概念第21页
        1.2.2 细菌的生物防治机理第21-23页
            1.2.2.1 拮抗作用第21-22页
            1.2.2.2 竞争作用第22页
            1.2.2.3 诱导作用第22-23页
        1.2.3 细菌的生物防治应用现状第23-24页
    1.3 生物有机肥生产现状第24-28页
        1.3.1 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第24-26页
        1.3.2 生物有机肥的作用原理第26-27页
        1.3.3 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应用现状第27-28页
    1.4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8-32页
        1.4.1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第28-29页
        1.4.2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第29-31页
        1.4.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1-32页
2 植物炭疽病原菌拮抗功能菌株筛选与鉴定第32-54页
    2.1 植物炭疽病原菌的拮抗功能菌筛选第32-40页
        2.1.1 材料第32-33页
            2.1.1.1 供试拮抗菌株第32页
            2.1.1.2 供试植物病原菌第32-33页
            2.1.1.3 培养基第33页
        2.1.2 方法第33-35页
            2.1.2.1 植物炭疽病原菌拮抗功能菌初筛第33-34页
            2.1.2.2 优选拮抗菌对炭疽菌的长效拮抗效果试验第34页
            2.1.2.3 优选拮抗菌在以土壤所提供的营养源下对炭疽菌拮抗效果试验第34页
            2.1.2.4 在不同生态位下优选拮抗菌对炭疽菌拮抗效果试验第34-35页
            2.1.2.5 抑菌圈直径测定第35页
        2.1.3 结果与讨论第35-39页
            2.1.3.1 不同菌株对植物炭疽病原菌拮抗效果比较第35-37页
            2.1.3.2 优选拮抗菌SC1对炭疽菌的持久拮抗效果第37-38页
            2.1.3.3 优选拮抗菌SC1在以土壤所提供的营养源下对炭疽菌拮抗效果第38页
            2.1.3.4 在不同生态位下优选拮抗菌SC1对炭疽菌拮抗效果第38-39页
        2.1.4 小结第39-40页
    2.2 植物炭疽病原菌优选拮抗菌SC1的鉴定第40-43页
        2.2.1 材料第40页
            2.2.1.1 供试拮抗菌株第40页
            2.2.1.2 培养基第40页
        2.2.2 方法第40-41页
            2.2.2.1 优选拮抗菌的培养第40页
            2.2.2.2 优选拮抗菌DNA的提取第40-41页
        2.2.3 结果与讨论第41-43页
        2.2.4 小结第43页
    2.3 土壤培养试验确证植物炭疽病原菌优选拮抗菌SC1的拮抗效果第43-54页
        2.3.1 材料第43-44页
            2.3.1.1 供试拮抗菌株第43页
            2.3.1.2 供试植物病原菌第43页
            2.3.1.3 培养基第43-44页
            2.3.1.4 土壤培养介质第44页
        2.3.2 方法第44-47页
            2.3.2.1 优选拮抗菌SC1和病原菌J4-2的培养第44页
            2.3.2.2 土壤介质中优选拮抗菌SC1对病原菌J4-2的拮抗试验第44-45页
            2.3.2.3 细菌和病原菌的计数第45页
            2.3.2.4 土壤介质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的DGGE分析第45-47页
        2.3.3 结果与讨论第47-53页
            2.3.3.1 优选拮抗细菌SC1和病原菌J4-2的数量变化情况第47-49页
            2.3.3.2 在土壤介质中优选菌SC1对病原菌J4-2拮抗效果的DGGE分析第49-53页
        2.3.4 小结第53-54页
3 模拟试验条件下提高生物防治功能菌数量的接种方法第54-75页
    3.1 不同处理(灭菌与不灭菌和添加与不添加营养助剂)条件下提高生物防治功能菌数量的接种方法第54-58页
        3.1.1 材料第54页
            3.1.1.1 供试菌株第54页
            3.1.1.2 培养基第54页
            3.1.1.3 装置、载体和营养助剂第54页
        3.1.2 方法第54-55页
            3.1.2.1 菌株的培养第54-55页
            3.1.2.2 不同处理下提高生物防治功能菌数量的接种方法模拟试验第55页
            3.1.2.3 细菌及芽孢计数第55页
        3.1.3 结果与讨论第55-57页
            3.1.3.1 温度变化情况第55-56页
            3.1.3.2 细菌及芽孢数量变化情况第56-57页
        3.1.4 小结第57-58页
    3.2 不同接种量条件下提高生物防治功能菌数量的接种方法第58-62页
        3.2.1 材料第58页
            3.2.1.1 供试菌株第58页
            3.2.1.2 培养基第58页
            3.2.1.3 装置、载体和营养助剂第58页
        3.2.2 方法第58-59页
            3.2.2.1 菌株的培养第58-59页
            3.2.2.2 不同接种量提高生物防治功能菌数量的接种方法模拟试验第59页
            3.2.2.3 生物有机肥的pH测定第59页
        3.2.3 结果与讨论第59-61页
            3.2.3.1 细菌数量变化情况第59-60页
            3.2.3.2 芽孢数量及pH变化情况第60-61页
        3.2.4 小结第61-62页
    3.3 缩短取样时间和增大接种量范围提高生物防治功能菌数量的接种方法第62-66页
        3.3.1 材料第62页
            3.3.1.1 供试菌株第62页
            3.3.1.2 培养基第62页
            3.3.1.3 装置、载体和营养助剂第62页
        3.3.2 方法第62-64页
            3.3.2.1 菌株的培养第62-63页
            3.3.2.2 增大接种量范围提高生物防治功能菌数量的接种方法模拟试验第63页
            3.3.2.3 含水量和种子发芽指数测定第63-64页
        3.3.3 结果与讨论第64-66页
            3.3.3.1 细菌数量变化情况第64页
            3.3.3.2 含水量变化情况第64-65页
            3.3.3.3 pH和种子发芽指数变化情况第65-66页
        3.3.4 小结第66页
    3.4 生物有机肥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同处理(不同接种时期和添加与不添加营养助剂)条件下提高生物防治功能菌数量的接种方法第66-75页
        3.4.1 材料第66-67页
            3.4.1.1 供试菌株第66页
            3.4.1.2 培养基第66-67页
            3.4.1.3 装置、物料和营养助剂第67页
        3.4.2 方法第67-69页
            3.4.2.1 菌株的培养第67页
            3.4.2.2 不同处理下完整的生物有机肥生产模拟实验第67页
            3.4.2.3 FISH实验技术第67-69页
        3.4.3 结果与讨论第69-73页
            3.4.3.1 温度变化情况第69页
            3.4.3.2 含水量变化情况第69-70页
            3.4.3.3 pH变化情况第70页
            3.4.3.4 细菌数量变化情况第70-71页
            3.4.3.5 种子发芽指数变化情况第71-72页
            3.4.3.6 FISH检测结果第72-73页
        3.4.4 小结第73-75页
4 现场规模化堆肥提高生物防治功能菌数量的接种方法第75-82页
    4.1 材料第75页
        4.1.1 供试菌株第75页
        4.1.2 培养基第75页
        4.1.3 堆肥物料和营养助剂第75页
    4.2 方法第75-76页
        4.2.1 菌株的培养第75页
        4.2.2 不同处理的现场规模化试验第75-7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6-81页
        4.3.1 温度变化情况第76-77页
        4.3.2 含水量变化情况第77页
        4.3.3 pH变化情况第77-78页
        4.3.4 细菌数量变化情况第78-79页
        4.3.5 种子发芽指数变化情况第79页
        4.3.6 FISH检测结果第79-81页
    4.4 小结第81-82页
5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作者简历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学合成光控蛋白探针用于研究免疫细胞信号传导机制
下一篇:基于组学技术对吖啶酮衍生物8a抗肿瘤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