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6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概述 | 第18-24页 |
2.1 市场监管的内涵 | 第18页 |
2.2 体制与体制改革 | 第18-19页 |
2.3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目的 | 第19页 |
2.4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现状 | 第19-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北戴河区市场监管体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4-32页 |
3.1 北戴河区市场监管体制的现状 | 第24-26页 |
3.1.1 地方政府分级管理 | 第24-25页 |
3.1.2 “大市场”体制初见成效 | 第25-26页 |
3.2 北戴河区市场监管体制的问题 | 第26-31页 |
3.2.1 上级部门多头指导 | 第26页 |
3.2.2 地方政府硬性“摊派”任务 | 第26-27页 |
3.2.3 基层力量薄弱 | 第27-29页 |
3.2.4 监管手段滞后 | 第29-30页 |
3.2.5 行业协会等外部监督尚存短板 | 第30-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北戴河区市场监管体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38页 |
4.1 上级单位整合程度低 | 第32页 |
4.2 受地方政府政绩观的影响 | 第32页 |
4.3 行政单位管理方式的弊病造成基层力量薄弱 | 第32-34页 |
4.3.1 人员增编难度极大 | 第32-33页 |
4.3.2 人员选用机制的制约 | 第33页 |
4.3.3 培训教育缺乏考核指标 | 第33页 |
4.3.4 依法行政水平较低 | 第33-34页 |
4.3.5 财政收入较低 | 第34页 |
4.3.6 缺乏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 | 第34页 |
4.4 改革尚处于磨合期,监管手段尚未更新到位 | 第34-36页 |
4.4.1 监管人员还存在思维定式 | 第34页 |
4.4.2 年度预算的下行压力 | 第34-35页 |
4.4.3 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 | 第35页 |
4.4.4 监管范围几何级扩张 | 第35页 |
4.4.5 诚信经营的文化氛围较弱 | 第35-36页 |
4.5 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度低 | 第36-37页 |
4.5.1 区域内媒体的受众狭窄 | 第36页 |
4.5.2 行业协会不独立 | 第36页 |
4.5.3“关系社会”的现实困窘 | 第36-37页 |
4.5.4 部门之间信息共享通道封闭 | 第3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国内外典型经验借鉴 | 第38-43页 |
5.1 国内部分地区经验 | 第38-40页 |
5.1.1 威海市开发区的的经验 | 第38页 |
5.1.2 唐山市曹妃甸区的经验 | 第38-39页 |
5.1.3 佛山市顺德区的经验 | 第39页 |
5.1.4 镇江市润州区的经验 | 第39-40页 |
5.2 国外部分国家的经验 | 第40-42页 |
5.2.1 侧重于发挥市场作用的国家 | 第40-41页 |
5.2.2 侧重于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的国家 | 第41页 |
5.2.3 侧重于政府主导的国家 | 第41-4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6章 解决北戴河区市场监管体制问题的对策 | 第43-51页 |
6.1 理顺从中央到地方的监管体系 | 第43页 |
6.2 将市场监管纳入政府中心工作 | 第43页 |
6.3 加强基层执法力量 | 第43-47页 |
6.3.1 提高准入门槛 | 第43-44页 |
6.3.2 培养专业型人才 | 第44页 |
6.3.3 丰富培训形式 | 第44-45页 |
6.3.4 引进专家咨询制度 | 第45-46页 |
6.3.5 采用奖惩并用机制 | 第46页 |
6.3.6 注重工作创新 | 第46-47页 |
6.4 提升监管手段 | 第47-48页 |
6.4.1 更新监管技术设备 | 第47页 |
6.4.2 推进信息化建设 | 第47页 |
6.4.3 探索分类监管 | 第47-48页 |
6.4.4 建构诚信监管模式 | 第48页 |
6.5 发挥行业协会以及外部监督作用 | 第48-50页 |
6.5.1 施行外部监督 | 第48-49页 |
6.5.2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49页 |
6.5.3 建立社会公众监督机制 | 第49页 |
6.5.4 建立“监管”和“自律”相辅相成的信用体系 | 第49-5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