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历 | 第7-10页 |
摘要 | 第10-15页 |
Abstract | 第15-2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5-41页 |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 第27-37页 |
1.2.1 滑坡位移场信息类型及监测方法 | 第27-31页 |
1.2.2 惯性测量系统及其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 第31-34页 |
1.2.3 滑坡位移预测预报(量化分析)研究 | 第34-37页 |
1.3 主要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37-4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3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39页 |
1.3.4 创新点 | 第39-41页 |
第二章 滑坡深部位移惯性测量仪器研制 | 第41-75页 |
2.1 惯性测量基本原理 | 第41-42页 |
2.2 惯性测量在滑坡深部位移分布测量中的引入 | 第42-46页 |
2.2.1 测量方法构建 | 第42-44页 |
2.2.2 测量原理匹配 | 第44-46页 |
2.3 水平位移竖向分布测量仪器(柔性测斜仪)研制 | 第46-56页 |
2.3.1 仪器原理 | 第46-48页 |
2.3.2 仪器设计 | 第48-52页 |
2.3.3 测量结果校验及修正 | 第52-56页 |
2.4 横向位移分布测量仪器(横向轨迹仪)研制 | 第56-73页 |
2.4.1 横向管道轨迹测量方案设计 | 第56-59页 |
2.4.2 机械结构设计 | 第59-60页 |
2.4.3 测量电路设计 | 第60-67页 |
2.4.4 轨迹求取 | 第67-72页 |
2.4.5 横向管道轨迹测量验证 | 第72-7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三章 预埋管道与滑坡体耦合变形协调性研究 | 第75-99页 |
3.1 基本分析原理 | 第75-77页 |
3.2 管-土相互作用数学模型 | 第77-89页 |
3.2.1 基本假设 | 第77-78页 |
3.2.2 测斜管-土体相互作用模型推导 | 第78-87页 |
3.2.3 测迹管-土体相互作用模型 | 第87-89页 |
3.3 管土耦合数值分析 | 第89-97页 |
3.3.1 软件介绍 | 第89-90页 |
3.3.2 管-土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90-93页 |
3.3.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93-97页 |
3.4 变形耦合管道选型原则及位移补偿建议 | 第97-9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四章 滑坡位移与外部影响因素对应关系量化方法 | 第99-113页 |
4.1 土质滑坡位移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 | 第99-100页 |
4.2 外部因素对马家沟1号滑坡体位移影响规律剖析 | 第100-108页 |
4.2.1 马家沟1号滑坡工程地质概况 | 第100-103页 |
4.2.2 马家沟1号滑坡体GPS位移监测数据介绍 | 第103-104页 |
4.2.3 位移与外部影响因素的对应关系 | 第104-108页 |
4.3 滑坡位移-外部影响因素的量化方法 | 第108-111页 |
4.3.1 外部影响因素量化指标及判据 | 第108-109页 |
4.3.2 量化指标求取方法 | 第109-111页 |
4.3.3 量化方法适用条件 | 第11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五章 系统综合及工程应用 | 第113-130页 |
5.1 滑坡位移监测及分析系统综合 | 第113-115页 |
5.2 柔性测斜仪的工程应用 | 第115-119页 |
5.2.1 柔性测斜仪在滑坡物理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 第115-118页 |
5.2.2 柔性测斜仪滑坡现场应用拓展 | 第118-119页 |
5.3 横向轨迹仪在马家沟1号滑坡现场的应用 | 第119-129页 |
5.3.1 测试现场的布置 | 第119-123页 |
5.3.2 横向位移分布测量 | 第123-124页 |
5.3.3 位移数据与外部影响因素对应关系量化分析 | 第124-12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5页 |
6.1 结论 | 第130-133页 |
6.2 展望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