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黄土滑坡启动机制及成灾模式研究
作者简历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1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7页 |
1.2.1 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1.2.2 研究区工作现状 | 第25-26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1.3 研究内容与关键科学问题 | 第27-3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2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区域工程地质背景 | 第31-44页 |
2.1 地形地貌 | 第32-33页 |
2.2 大地构造环境 | 第33-39页 |
2.2.1 大地构造格局 | 第33页 |
2.2.2 新构造运动与活动断裂特征 | 第33-36页 |
2.2.3 地震 | 第36-39页 |
2.3 地层岩性 | 第39-43页 |
2.4 气象水文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典型地震黄土滑坡的发育特征 | 第44-77页 |
3.1 地震黄土滑坡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 第44-60页 |
3.1.1 地震黄土滑坡的分类特征 | 第44-50页 |
3.1.2 地震黄土滑坡的结构特征 | 第50-57页 |
3.1.3 大型地震黄土滑坡的运动学特征 | 第57-60页 |
3.2 地震黄土滑坡的发育分布规律 | 第60-67页 |
3.2.1 滑坡数据库 | 第60-62页 |
3.2.2 滑坡分布的时空特征 | 第62-67页 |
3.3 典型地震黄土滑坡实例 | 第67-75页 |
3.3.1 车川村滑坡 | 第67-69页 |
3.3.2 郑家磨滑坡 | 第69-73页 |
3.3.3 庙坝滑坡 | 第73-75页 |
3.4 小结 | 第75-77页 |
第四章 岩土体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77-111页 |
4.1 岩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 第77-84页 |
4.1.1 岩土体天然状态物理性质 | 第77-78页 |
4.1.2 液塑限颗分试验成果 | 第78-83页 |
4.1.3 基本力学性质 | 第83-84页 |
4.2 剪切波速及地脉动测试 | 第84-90页 |
4.2.1 剪切波速测试 | 第84-85页 |
4.2.2 地脉动测试 | 第85-90页 |
4.3 岩土体动力学特性 | 第90-100页 |
4.3.1 试验概况 | 第90-91页 |
4.3.2 动应力-应变关系 | 第91-96页 |
4.3.3 岩土体动强度特性 | 第96-98页 |
4.3.4 岩土体动弹性模量与阻尼比 | 第98-100页 |
4.4 岩土体动力损伤效应 | 第100-109页 |
4.5 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五章 黄土梁峁地震动响应机制研究 | 第111-141页 |
5.1 边坡动力响应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研究 | 第111-119页 |
5.1.1 试验概况 | 第111-115页 |
5.1.2 边坡加速度响应规律 | 第115-119页 |
5.2 边坡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19-139页 |
5.2.1 有限差分法 | 第119-122页 |
5.2.2 与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比分析 | 第122-128页 |
5.2.3 边坡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 第128-139页 |
5.3 小结 | 第139-141页 |
第六章 强震下黄土梁峁的变形破坏机理 | 第141-164页 |
6.1 场地的地震动破坏效应 | 第141-148页 |
6.1.1 强震下的场地效应 | 第141-142页 |
6.1.2 强震下场地反应分析 | 第142-148页 |
6.2 边坡地震变形破坏特征 | 第148-159页 |
6.2.1 地震作用下低边坡变形破坏特征 | 第148-151页 |
6.2.2 地震作用下高边坡变形破坏趋势分析 | 第151-154页 |
6.2.3 地震作用下高边坡变形破坏特征 | 第154-159页 |
6.3 边坡地震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 第159-162页 |
6.3.1 地震边坡的细观变形机制 | 第159-161页 |
6.3.2 地震边坡的宏观变形破坏机理 | 第161-162页 |
6.4 小结 | 第162-164页 |
第七章 典型地震黄土滑坡动力学过程研究 | 第164-184页 |
7.1 地震作用下大型黄土滑坡运动过程模拟 | 第164-171页 |
7.2 大型地震黄土滑坡的动力学机制分析 | 第171-181页 |
7.2.1 大型地震黄土滑坡启程剧动机理 | 第171-178页 |
7.2.2 大型地震黄土滑坡行程的高速运动机理 | 第178-179页 |
7.2.3 大型地震黄土滑坡终程减速机理 | 第179-181页 |
7.3 大型地震黄土地震滑坡的成灾模式 | 第181-182页 |
7.4 小结 | 第182-184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84-188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84-186页 |
8.2 展望 | 第186-188页 |
致谢 | 第188-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