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半夏组织培养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中文摘要第12-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4页
    1.1 半夏的生物学特征第15-16页
        1.1.1 半夏的形态特征第15页
        1.1.2 半夏的生态习性第15页
        1.1.3 半夏繁殖方式第15页
        1.1.4 半夏的化学成分第15-16页
        1.1.5 半夏药用价值第16页
        1.1.6 半夏面临的资源危机第16页
    1.2 国内外半夏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进展第16-18页
        1.2.1 半夏外植体的选择第16-17页
        1.2.2 半夏培养条件的研究第17页
        1.2.3 半夏再生方式的研究第17-18页
    1.3 半夏脱毒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1 半夏病毒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2 半夏脱毒方法研究进展第19-20页
    1.4 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20页
        1.4.1 农杆菌介导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20页
        1.4.2 半夏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20页
    1.5 抗草甘磷半夏的获得及其草甘膦筛选体系的建立第20-21页
        1.5.1 草甘膦除草剂理化性质及作用机理第20-21页
        1.5.2 抗除草剂基因来源及抗性机理第21页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第21-24页
第二章 半夏再生体系的建立第24-35页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4页
        2.1.1 植物材料第24页
        2.1.2 实验试剂的配制第24页
    2.2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24-27页
        2.2.1 半夏无菌组培苗的获得第24页
        2.2.2 半夏叶柄的脱分化第24-25页
        2.2.3 半夏愈伤组织增殖第25页
        2.2.4 半夏愈伤组织分化第25-26页
        2.2.5 半夏愈伤组织的生根第26页
        2.2.6 半夏一步成苗的研究第26页
        2.2.7 炼苗和移栽第26-2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7-34页
        2.3.1 灭菌时间对半夏珠芽和种子的影响第27-28页
        2.3.2 半夏叶柄的脱分化第28-29页
        2.3.3 半夏愈伤组织的增殖第29-30页
        2.3.4 半夏愈伤组织的分化第30-32页
        2.3.5 半夏愈伤组织的生根第32页
        2.3.6 半夏一步成苗的研究第32-33页
        2.3.7 半夏组织培养总体生长过程第33-34页
        2.3.8 炼苗与移栽第34页
    2.4 讨论第34-35页
第三章 半夏脱毒研究第35-41页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35页
        3.1.1 实验材料第35页
        3.1.2 实验试剂的配制第35页
        3.1.3 PCR所用引物第35页
    3.2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35-39页
        3.2.1 半夏脱毒组织扩繁的技术路线第35-36页
        3.2.2 病毒RNA模板的制备第36-37页
        3.2.3 cDNA的合成和PCR的扩增第37页
        3.2.4 18srRNA为内参照的RT-PCR方法检测半夏SMV和CMV病毒第37-3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9-40页
        3.3.1 半夏脱毒过程第39页
        3.3.2 RNA的提取和cDNA的合成第39-40页
        3.3.3 半夏脱毒苗SMV和CMV病毒检测第40页
    3.4 讨论第40-41页
第四章 半夏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41-48页
    4.1 材料与试剂第41-42页
        4.1.1 植物材料第41页
        4.1.2 菌株及质粒载体第41页
        4.1.3 主要工具酶及试剂第41页
        4.1.4 试剂盒第41页
        4.1.5 引物第41-42页
        4.1.6 农杆菌培养基YP培养基配制第42页
        4.1.7 半夏遗传转化所用溶液第42页
        4.1.8 CTAB法提取半夏DNA第42页
        4.1.9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42页
    4.2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42-45页
        4.2.1 受体材料预培养第42页
        4.2.2 农杆菌的培养第42-43页
        4.2.3 菌种的保存第43页
        4.2.4 农杆菌质粒DNA提取及检测第43页
        4.2.5 质粒DNA浓度及纯度测量第43-44页
        4.2.6 酶切反应第44页
        4.2.7 草甘膦筛选压选择第44页
        4.2.8 叶盘法转化第44页
        4.2.9 CTAB法提取半夏基因组DNA第44-45页
        4.2.10 PCR检测CP4目的基因第4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5-47页
        4.3.1 农杆菌质粒载体鉴定第45-46页
        4.3.2 抗除草剂草甘膦的选择第46页
        4.3.3 叶盘法转化第46-47页
        4.3.4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第47页
    4.4 讨论第47-48页
第五章 讨论第48-50页
    5.1 半夏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第48-49页
    5.2 半夏脱毒快繁体系的建立第49页
    5.3 半夏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学视角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下一篇:“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契约激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