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创新点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2.1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17页 |
2.1.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2.1.2 生态学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2.2.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2.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2.3 生态学视角下供应链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2.3 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现状的概述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形成的生态学解析 | 第22-37页 |
3.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类比 | 第22-27页 |
3.1.1 系统间结构类比 | 第22-25页 |
3.1.2 系统间信息传递类比 | 第25-27页 |
3.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生态特征分析 | 第27-30页 |
3.2.1 成员的主要特征 | 第27-28页 |
3.2.2 系统的主要特征 | 第28-30页 |
3.3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间生态关系分析 | 第30-35页 |
3.3.1 成员间关系类型分析 | 第30-31页 |
3.3.2 基于改进的Lotka-Volterra模型的成员关系分析 | 第31-35页 |
3.3.3 成员间共生关系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 | 第37-55页 |
4.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构成 | 第37-40页 |
4.1.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协调 | 第38-39页 |
4.1.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利益协调 | 第39页 |
4.1.3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协调 | 第39-40页 |
4.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协调 | 第40-44页 |
4.2.1 问题描述 | 第40页 |
4.2.2 模型建立与求解 | 第40-43页 |
4.2.3 基于核心企业变化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协调 | 第43-44页 |
4.3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协调 | 第44-51页 |
4.3.1 问题描述与假设 | 第44-46页 |
4.3.2 模型建立与求解 | 第46-51页 |
4.3.3 基于收益分配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益协调 | 第51页 |
4.4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协调 | 第51-54页 |
4.4.1 问题描述 | 第51页 |
4.4.2 模型建立与求解 | 第51-54页 |
4.4.3 基于返利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协调 | 第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的标准化保障 | 第55-64页 |
5.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的障碍因素 | 第55-58页 |
5.1.1 行为障碍 | 第55-56页 |
5.1.2 定价障碍 | 第56页 |
5.1.3 信息处理障碍 | 第56-58页 |
5.2 协调机制与标准化体系的共生关系 | 第58页 |
5.3 构建支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的标准化体系 | 第58-63页 |
5.3.1 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化 | 第59-60页 |
5.3.2 生鲜农产品标准化 | 第60-62页 |
5.3.3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标准化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总结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