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甘井子区棚户区改造问题探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棚户区 | 第22页 |
2.1.2 棚户区改造 | 第22-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公共投资理论 | 第24页 |
2.2.3 城市更新理论 | 第24-25页 |
2.2.4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 第25-26页 |
第3章 大连市甘井子区棚户区改造现状及问题 | 第26-34页 |
3.1 大连市甘井子区棚户区改造概况 | 第26-28页 |
3.2 大连市甘井子区棚户区改造出现的问题 | 第28-32页 |
3.2.1 房屋征收难 | 第28-29页 |
3.2.2 政策及政府执行力弱 | 第29页 |
3.2.3 棚户区改造资金保障不到位 | 第29-31页 |
3.2.4 回迁安置区建设滞后 | 第31-32页 |
3.3 甘井子区棚户区改造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32-34页 |
3.3.1 前期缺乏合理规划 | 第32页 |
3.3.2 权责分配不明晰 | 第32页 |
3.3.3 缺乏管理和监督 | 第32-33页 |
3.3.4 融资体系不完善 | 第33页 |
3.3.5 回迁安置工作不到位 | 第33-34页 |
第4章 棚户区改造经验借鉴 | 第34-42页 |
4.1 国内棚户区改造的基本策略 | 第34-35页 |
4.1.1 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 第34页 |
4.1.2 大力推广货币化安置 | 第34-35页 |
4.1.3 强化棚户区改造的监督管理 | 第35页 |
4.2 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经验 | 第35-38页 |
4.2.1 土地红利与民共享 | 第35-36页 |
4.2.2 加强各部门组织执行力 | 第36页 |
4.2.3 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 | 第36-37页 |
4.2.4 坚持政府与市场相机和的运作机制 | 第37页 |
4.2.5 规范安置社区管理 | 第37-38页 |
4.3 国内棚户区改造模式借鉴 | 第38-40页 |
4.3.1 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阜新模式 | 第38-39页 |
4.3.2 先建好安置社区在改造拆迁的西安模式 | 第39页 |
4.3.3 多方面资金融合的哈尔滨模式 | 第39-40页 |
4.4 对甘井子棚户区改造的借鉴和启示 | 第40-42页 |
4.4.1 编制完善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 | 第40页 |
4.4.2 加强部门协作和组织领导 | 第40页 |
4.4.3 积极探索和完善融资体系 | 第40-41页 |
4.4.4 优化安置住房规划布局 | 第41页 |
4.4.5 改进配套设施规划布局 | 第41-42页 |
第5章 完善大连市甘井子区棚户区改造的对策建议 | 第42-50页 |
5.1 制定科学的棚户区改造前期计划 | 第42-43页 |
5.1.1 编制完善的规划实施方案 | 第42页 |
5.1.2 确保安置住房建设用地的供给 | 第42-43页 |
5.1.3 构建部门间快速审批通道 | 第43页 |
5.1.4 坚持征收补偿信息公开 | 第43页 |
5.2 加强棚户区改造的组织领导 | 第43-45页 |
5.2.1 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制度 | 第44页 |
5.2.2 加强监督检查 | 第44-45页 |
5.2.3 注重舆论正确引导 | 第45页 |
5.3 完善融资体系 | 第45-46页 |
5.3.1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资金支持 | 第45页 |
5.3.2 落实税费减免政策 | 第45-46页 |
5.3.3 鼓励更多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 | 第46页 |
5.4 完善棚改配套设施建设 | 第46-47页 |
5.4.1 制定明确计划 | 第46-47页 |
5.4.2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 第47页 |
5.4.3 完善市政公共设施网络系统 | 第47页 |
5.5 构建宜居回迁安置社区 | 第47-48页 |
5.5.1 推进社区民主建设 | 第47-48页 |
5.5.2 拓展各项社区服务 | 第48页 |
5.5.3 确保良好的社区治安稳定 | 第48页 |
5.5.4 优化社区人文和自然环境 | 第48页 |
5.6 棚户区改造与历史文化相结合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