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杨清教授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及脾胃方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部分 江杨清教授脾胃学术特点浅探 | 第13-16页 |
1. 脾胃为本,顾护后天 | 第13页 |
2.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 第13-14页 |
3. 调治脾胃,注意升、降、润、燥 | 第14页 |
4. 调补脾胃,以平补运补为主,反对峻补、壅补 | 第14-15页 |
5. 善治脾胃,可安五脏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江杨清老师临床经验运用 | 第16-21页 |
1. 胃痛 | 第16-18页 |
1.1 证治要点 | 第16页 |
1.2 注意病机转化,药随证变 | 第16-17页 |
1.3 关于止痛药物的选择 | 第17-18页 |
2. 胆瘅 | 第18-19页 |
3. 久泻 | 第19-21页 |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 第21-25页 |
1. 祖国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 第21-23页 |
1.1 祖国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 第21-22页 |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治疗进展 | 第22-23页 |
2.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 第23-25页 |
2.1 胃肠动力障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 第23页 |
2.2 胃酸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 第23页 |
2.3 胃肠激素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 第23-24页 |
2.4 内脏敏感性增高 | 第24页 |
2.5 精神、心理因素 | 第24-25页 |
第四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5-31页 |
1. 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1.1 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 | 第25-26页 |
1.2 治疗方法 | 第26-27页 |
1.3 观察指标 | 第27-28页 |
2. 研究结果 | 第28-30页 |
3. 安全性观察 | 第30-31页 |
第五部分 讨论 | 第31-34页 |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 | 第31-32页 |
1.1 病因饮食、情志及外感 | 第31页 |
1.2 病机脾虚为本,虚实寒热错杂 | 第31页 |
1.3 治疗以健脾为主,灵活配合他法 | 第31-32页 |
2. 组方及分析 | 第32页 |
3. 疗效评价 | 第32-33页 |
4. 问题与展望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个人简介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