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1.1 煤炭资源概况 | 第11-15页 |
1.1.1 我国煤炭资源状况简介 | 第11-12页 |
1.1.2 炼焦煤的利用 | 第12-13页 |
1.1.3 非炼焦煤的改质利用 | 第13-15页 |
1.2 煤热溶技术的发展 | 第15-23页 |
1.2.1 热溶的意义及原理 | 第15-17页 |
1.2.2 影响热溶的因素 | 第17-21页 |
1.2.3 热溶物配煤炼焦 | 第21-23页 |
1.3 热溶物炼焦光学组织 | 第23-25页 |
1.3.1 影响光学组织的因素 | 第23-24页 |
1.3.2 焦炭光学组织的应用 | 第24-25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3页 |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26-27页 |
2.1.1 煤样 | 第26-27页 |
2.1.2 实验所用试剂 | 第27页 |
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7-2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2.3.1 连续式热溶 | 第28-29页 |
2.3.2 间歇热溶 | 第29页 |
2.3.3 坩埚焦实验 | 第29-31页 |
2.4 表征方法 | 第31页 |
2.4.1 热重分析 | 第31页 |
2.4.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页 |
2.4.3 元素分析 | 第31页 |
2.5 焦炭质量分析 | 第31-33页 |
2.5.1 粒焦反应性的测定(PRI) | 第31-32页 |
2.5.2 焦炭反应后强度测定(PSR) | 第32页 |
2.5.3 焦炭显微强度得测定(MSI~(0.2)) | 第32页 |
2.5.4 焦炭光学组织指数的测定(OTI)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神府煤与肥煤热溶性能研究 | 第33-57页 |
3.1 原煤组成及性能表征 | 第33-34页 |
3.1.1 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 | 第33页 |
3.1.2 热重分析 | 第33-34页 |
3.2 温度对热溶性能的影响 | 第34-36页 |
3.3 溶剂对热溶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 热溶产物表征 | 第38-55页 |
3.4.1 元素分析 | 第38-43页 |
3.4.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51页 |
3.4.3 热重分析 | 第51-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热溶物的配煤炼焦 | 第57-70页 |
4.1 热溶物炭化半焦的光学组织研究 | 第57-60页 |
4.2 不同温度热溶物对焦炭质量影响 | 第60-63页 |
4.3 不同溶剂条件下热溶物对焦炭质量影响 | 第63-66页 |
4.4 神府原煤和热溶残煤对焦炭质量影响 | 第66-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本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