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聚氨酯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3页 |
1.1 项目背景 | 第13页 |
1.2 设计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 工程概况 | 第19-20页 |
1.4.1 工程规模和建设内容 | 第19页 |
1.4.2 工程目标 | 第19页 |
1.4.3 设计进水水质 | 第19-20页 |
1.4.4 出水水质要求 | 第20页 |
1.5 设计依据与原则 | 第20-21页 |
1.5.1 设计依据 | 第20页 |
1.5.2 设计原则 | 第20-21页 |
1.6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6.2 技术路线图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工艺方案的选择 | 第23-34页 |
2.1 预处理工艺的比较与选择 | 第23-26页 |
2.1.1 园区污水性质 | 第23页 |
2.1.2 苯环及杂环污染物的预处理建议 | 第23-24页 |
2.1.3 含盐废水的预处理建议 | 第24页 |
2.1.4 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预处理建议 | 第24-25页 |
2.1.5 混凝沉淀法 | 第25-26页 |
2.2 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比较与选择 | 第26-31页 |
2.2.0 设计规模及处理程度 | 第26页 |
2.2.1 方案一(UASB法) | 第26-27页 |
2.2.2 方案二(A/O法) | 第27-29页 |
2.2.3 方案三(A~2/O法) | 第29-30页 |
2.2.4 方案比较 | 第30页 |
2.2.5 方案选择 | 第30页 |
2.2.6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 第30-31页 |
2.2.7 处理工段主要水质指标 | 第31页 |
2.3 污泥处置工艺比较与选择 | 第31-34页 |
2.3.1 概述 | 第31-32页 |
2.3.2 污泥处理工艺比较 | 第32-33页 |
2.3.3 污泥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 | 第34-58页 |
3.1 格栅及集水池 | 第34-36页 |
3.1.1 格栅 | 第34-36页 |
3.1.2 集水池 | 第36页 |
3.2 调节、均质池 | 第36-37页 |
3.3 混凝沉淀池 | 第37-42页 |
3.3.1 混凝池的设计 | 第37-40页 |
3.3.2 初沉池设计 | 第40-42页 |
3.4 A~2/O生化池 | 第42-50页 |
3.5 二沉池 | 第50-52页 |
3.6 污泥浓缩池 | 第52-55页 |
3.7 污泥脱水间 | 第55-58页 |
第四章 污水处理站工程设计 | 第58-71页 |
4.1 总图 | 第58-61页 |
4.1.1 概述 | 第58页 |
4.1.2 总平面布置原则 | 第58页 |
4.1.3 总平面布置依据 | 第58-59页 |
4.1.4 方案比较 | 第59页 |
4.1.5 竖向设计 | 第59-60页 |
4.1.6 交通运输 | 第60-61页 |
4.1.7 绿化 | 第61页 |
4.2 自动控制 | 第61-63页 |
4.2.1 设计依据、范围 | 第61页 |
4.2.2 控制水平和主要控制方案 | 第61-62页 |
4.2.3 仪表选型 | 第62页 |
4.2.4 仪表供电 | 第62页 |
4.2.5 仪表接地 | 第62-63页 |
4.3 供电与电信 | 第63页 |
4.3.1 污水处理站供电 | 第63页 |
4.3.2 电信 | 第63页 |
4.4 给排水与消防 | 第63-65页 |
4.4.1 污水处理站给水排水 | 第63-64页 |
4.4.2 消防 | 第64页 |
4.4.3 污水管网设施 | 第64-65页 |
4.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第65-66页 |
4.5.1 设计依据 | 第65页 |
4.5.2 设计数据 | 第65-66页 |
4.5.3 设计方案 | 第66页 |
4.6 环境保护 | 第66-68页 |
4.6.1 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 第66页 |
4.6.2 设计选用的环保设施及简要处理工艺 | 第66-67页 |
4.6.3 管理机构和环境监测 | 第67页 |
4.6.4 排污口规范化建设 | 第67-68页 |
4.7 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 | 第68-71页 |
4.7.1 投资估算 | 第68-69页 |
4.7.2 财务评价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71页 |
5.2 建议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