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导言 | 第7-13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案例引出的问题 | 第10-13页 |
1.4.1 案例介绍 | 第10-11页 |
1.4.2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2 非典型虐待行为概述 | 第13-18页 |
2.1 非典型虐待行为的定义辨析 | 第13-15页 |
2.1.1 虐待行为的定义 | 第13-15页 |
2.1.2 非典型虐待行为的定义 | 第15页 |
2.2 非典型虐待行为的构成特征 | 第15-18页 |
2.2.1 非典型虐待行为方式的多样性 | 第15-16页 |
2.2.2 非典型虐待行为的经常性和持续性 | 第16-17页 |
2.2.3 非典型虐待行为的封闭性 | 第17-18页 |
3 非典型虐待行为的认定 | 第18-27页 |
3.1 非典型虐待行为罪与非罪的标准 | 第18-19页 |
3.2 非典型虐待行为与相关行为的界分 | 第19-25页 |
3.2.1 非典型虐待行为与故意伤害行为 | 第19-21页 |
3.2.2 非典型虐待行为与侮辱行为 | 第21-22页 |
3.2.3 非典型虐待行为与寻衅滋事行为 | 第22-25页 |
3.3 小结 | 第25-27页 |
4 现行刑法关于非典型虐待行为的规制评价及完善对策 | 第27-33页 |
4.1 现行刑法对非典型虐待行为的规制 | 第27-29页 |
4.1.1 扩大了犯罪主体的适用范围 | 第27页 |
4.1.2 着重强调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 第27-28页 |
4.1.3 量刑幅度区别对待 | 第28页 |
4.1.4 明确非典型虐待不适用亲告模式 | 第28-29页 |
4.1.5 罪刑结构倾向开放 | 第29页 |
4.2 现行刑法对非典型虐待规制的不足 | 第29-31页 |
4.2.1 不能涵盖其他虐待情形 | 第30页 |
4.2.2 权力保护存在偏颇 | 第30页 |
4.2.3 衔接其他罪名存在瑕疵 | 第30-31页 |
4.3 法条修改对策 | 第31-33页 |
4.3.1 虐待主体范围的扩大与限制 | 第31-32页 |
4.3.2 法条设计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