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大底盘多塔结构的工程实例 | 第12-13页 |
1.3 大底盘多塔结构的研究概况 | 第13-22页 |
1.3.1 大底盘多塔结构的常用分析软件 | 第13-14页 |
1.3.2 大底盘多塔结构的简化模型 | 第14-18页 |
1.3.3 大底盘多塔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4 目前大底盘多塔结构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大底盘多塔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 第25-32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常用的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 第25-32页 |
2.2.1 反应谱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2.2.2 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2.2.3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模型的建立 | 第32-41页 |
3.1 建模分析软件的选择 | 第32-33页 |
3.2 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3-39页 |
3.2.1 结构布置和基本分析参数 | 第33-35页 |
3.2.2 分析模型地下室约束情况和“土弹簧”计算方法 | 第35-39页 |
3.3 部分Midas/Building分析模型图 | 第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约束方式对对称双塔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41-61页 |
4.1 分析方案 | 第41-42页 |
4.2 地下室约束方式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42-47页 |
4.2.1 结构自振周期 | 第42-45页 |
4.2.2 结构振型特征 | 第45-47页 |
4.3 地下室约束方式对上部结构变形的影响 | 第47-52页 |
4.3.1 最大层间位移角 | 第47-50页 |
4.3.2 层间位移角分布情况 | 第50-52页 |
4.4 地下室约束方式对上部结构受力情况的影响 | 第52-57页 |
4.4.1 塔楼底部剪力 | 第52-55页 |
4.4.2 层间剪力分布情况 | 第55-57页 |
4.5 地下室约束方式对结构配筋量的影响 | 第57-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