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2-20页 |
1.2.1 全球价值链的定义及其演变 | 第12-14页 |
1.2.2 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路径 | 第14-16页 |
1.2.3 制造业的定义及分类 | 第16-17页 |
1.2.4 产业合作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3.3 本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2-28页 |
2.1 关于中国制造业开展跨境产业合作的研究 | 第22-23页 |
2.1.1 合作概况 | 第22-23页 |
2.1.2 存在问题与影响因素 | 第23页 |
2.2 关于中国与东盟制造业合作的研究 | 第23-25页 |
2.2.1 合作概况 | 第23-24页 |
2.2.2 制造业合作的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2.3 关于中国、东盟制造业在GVC中地位的研究 | 第25-27页 |
2.3.1 测度方法 | 第25页 |
2.3.2 中国与东盟GVC地位测度 | 第25-26页 |
2.3.3 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2.4 简要评述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中国、东盟制造业概况及合作现状 | 第28-42页 |
3.1 中国制造业发展概况 | 第28-31页 |
3.1.1 制造业总体规模 | 第28页 |
3.1.2 制造业结构 | 第28-30页 |
3.1.3 制造业发展存在问题 | 第30-31页 |
3.2 东盟各国制造业发展概况 | 第31-38页 |
3.2.1 制造业总体规模 | 第31-33页 |
3.2.2 制造业结构 | 第33-37页 |
3.2.3 制造业发展存在问题 | 第37-38页 |
3.3 中国与东盟制造业合作现状 | 第38-42页 |
3.3.1 与第一层次国家的合作现状 | 第38-39页 |
3.3.2 与第二层次国家的合作现状 | 第39-40页 |
3.3.3 与第三层次国家的合作现状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中国与东盟经济梯度、制造业GVC地位实证分析 | 第42-66页 |
4.1 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梯度差异的实证分析 | 第42-55页 |
4.1.1 经济差异的判断指标 | 第42-43页 |
4.1.2 经济差异的判断模型 | 第43-46页 |
4.1.3 实证结果 | 第46-55页 |
4.2 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差异的实证分析 | 第55-66页 |
4.2.1 测算方法与指标 | 第55-57页 |
4.2.2 测算结果 | 第57-66页 |
第五章 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合作方向选择的原因及思路 | 第66-73页 |
5.1 经济差异对制造业在GVC中位置的影响 | 第66-68页 |
5.1.1 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 第66页 |
5.1.2 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 | 第66-67页 |
5.1.3 资源环境状况的影响 | 第67页 |
5.1.4 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 | 第67-68页 |
5.2 在GVC中不同位置对制造业合作的影响 | 第68-69页 |
5.3 中国与东盟各国制造业合作的方向选择 | 第69-73页 |
5.3.1 与第一梯度国家制造业合作方向 | 第70页 |
5.3.2 与第二梯度国家制造业合作方向 | 第70-72页 |
5.3.3 与第三梯度国家制造业合作方向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