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引言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5-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2 创新点第16-17页
2 “互联网+”时代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17-23页
    2.1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第17-19页
        2.1.1 “互联网+”的提出第17页
        2.1.2 “互联网+”的深层内涵第17-18页
        2.1.3 “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第18-19页
    2.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大意义第19-23页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2.2.2 “互联网+”时代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重大意义第20-23页
3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调查第23-33页
    3.1 调查研究概况第23页
    3.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第23-33页
        3.2.1 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分析第23-24页
        3.2.2 现状分析第24-33页
4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33-37页
    4.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机遇第33-35页
        4.1.1 拓宽了培育平台第33-34页
        4.1.2 推进了培育的针对性第34页
        4.1.3 增强了培育的实效性第34-35页
    4.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挑战第35-37页
        4.2.1 价值选择的多元化影响培育效果第35页
        4.2.2 自主性的强化影响践行效果第35-36页
        4.2.3 教育者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第36-37页
5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措施第37-43页
    5.1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培育效果第37-38页
        5.1.1 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第37页
        5.1.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第37-38页
    5.2 加强宣传引导,营建良好环境第38-39页
        5.2.1 抢占舆论制高点,引领积极向上的主流网络舆论环境第38-39页
        5.2.2 充分运用新(社交)媒体,开创主动交流的网络舆论环境第39页
    5.3 加强文化培养,提升学生素养第39-41页
        5.3.1 加强传统文化培育第39-40页
        5.3.2 加强网络文化引导第40页
        5.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第40-41页
    5.4 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有力保证第41-43页
        5.4.1 完善相关领域法律建设,加强网络监管第41-42页
        5.4.2 加强调控引导,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第42页
        5.4.3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第42-43页
6 结束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附录A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作者简介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取向及价值观引导--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为例
下一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激励机制研究--以日照市岚山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