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9-13页
 (一) 研究背景第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1、现实意义第9-10页
  2、理论意义第10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四)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12页
  1、研究方法第12页
  2、研究思路第12页
 (五) 本文可能的创新第12-13页
一 民办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程度调查分析第13-17页
 (一) 基本上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也存在疑惑第14-15页
 (二) 基本承认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怀疑其取代资本主义的可能性第15-16页
 (三) 基本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但缺乏创新动力第16页
 (四) 基本认可社会主义荣辱观,但仍需加强学习第16-17页
二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7-23页
 (一) 社会因素第17-19页
  1、市场经济与教育产业化浪潮的影响第17页
  2、信息时代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第17-18页
  3、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二元结构”的影响第18-19页
 (二) 民办高校管理因素第19页
  1、民办高校办学理念受市场经济约束第19页
  2、发展新型的董事会、校长和党委书记负责制度的办法不成熟第19页
 (三) 教育者因素第19-21页
  1、教师队伍不稳定第20页
  2、教师结构不合理第20页
  3、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第20-21页
 (四) 受教育者因素第21-23页
  1、学生理论素质差异大第21页
  2、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第21页
  3、心理素质较差第21-23页
三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第23-30页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23-24页
  1、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第23页
  2、加强实践,强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第23-24页
 (二)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24页
 (三) 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培养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第24-28页
  1、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近代史教育,内化民族精神第24-26页
  2、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了解时代动向,激发创新意识第26-28页
 (四)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第28-30页
  1、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使大学生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事做人的准则第28页
  2、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第28页
  3、因人而异,灵活对待的方法第28-29页
  4、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能力纳入成绩考评第29-30页
四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保障机制第30-36页
 (一) 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第30页
 (二) 理顺民办高校管理机制第30-33页
  1、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第30-32页
  2、坚持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第32-33页
  3、营造创新和民主的氛围第33页
 (三) 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第33-34页
  1、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性第34页
  2、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理论创新能力第34页
 (四) 优化学生培养和管理机制第34-36页
  1、促进民办高校与其他高校学生团体间的交流第34页
  2、提供学习规划和就业指导第34-36页
结束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附录一第39-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省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基于科学人才观的视野
下一篇:福建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