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 ·现实背景 | 第9-12页 |
| ·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 ·战略联盟的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 ·战略联盟的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 ·战略联盟的研究重点与热点 | 第19-20页 |
| ·战略联盟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 第20-24页 |
| ·国外学者对于联盟稳定性的研究 | 第20-22页 |
| ·国内学者关于联盟稳定性的研究 | 第22-24页 |
| ·汽车工业战略联盟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 ·文献评述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重庆汽车业战略联盟发展历程 | 第27-30页 |
| ·重庆汽车业的发展状况 | 第27-28页 |
| ·重庆汽车业战略联盟的发展状况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影响联盟稳定性的理论基础与概念模型 | 第30-36页 |
| ·联盟稳定性的定义与度量 | 第30页 |
| ·影响联盟稳定性的因素 | 第30-35页 |
| ·合作伙伴特质与联盟稳定 | 第32-33页 |
| ·联盟结构特质与联盟稳定 | 第33-34页 |
| ·联盟管控机制与联盟稳定 | 第34-35页 |
| ·本文概念模型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研究设计 | 第36-42页 |
| ·研究对象的说明 | 第36页 |
| ·研究方法选择 | 第36-38页 |
|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36-37页 |
| ·结构方程模型 | 第37-38页 |
| ·变量测量 | 第38-40页 |
| ·对影响联盟稳定性因素的测量 | 第38-40页 |
| ·对联盟稳定性的测量 | 第40页 |
|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40-42页 |
| ·问卷的构成 | 第40-41页 |
|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41-42页 |
| 第六章 统计分析及结果 | 第42-58页 |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2-44页 |
| ·受访者工作部门分布情况 | 第42页 |
| ·受访者工作职位分布情况 | 第42-43页 |
| ·受访者所在联盟类型分布情况 | 第43-44页 |
| ·重庆整车制造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 | 第44页 |
| ·因子分析 | 第44-49页 |
| ·针对合作伙伴特质与联盟结构的因子分析 | 第44-46页 |
| ·针对联盟管控机制的因子分析 | 第46-47页 |
| ·针对联盟稳定性衡量的因子分析 | 第47-49页 |
| ·信度分析与相关分析 | 第49-54页 |
| ·指标体系的信度分析 | 第49-51页 |
| ·相关分析 | 第51-54页 |
|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54-56页 |
| ·分析结果 | 第56-58页 |
| 第七章 本文的主要结论与改进建议 | 第58-63页 |
|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 ·改进建议 | 第59-60页 |
| ·重视合作伙伴的选择 | 第59页 |
| ·重视联盟合作过程中的管理 | 第59-60页 |
| ·重视联盟管控机制的设计 | 第60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60-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 附录 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调查问卷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