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权利 | 第10-16页 |
(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基本认识 | 第10页 |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含义及特征 | 第10页 |
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范围的界定 | 第10页 |
(二) 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原告及其权利 | 第10-12页 |
(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被告及其权利 | 第12页 |
(四) 第三人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范围的思考 | 第12-16页 |
1. 第三人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范围的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2. 第三人参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 | 第13-14页 |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第三人的特征以及分类 | 第14-16页 |
二、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保障的现状 | 第16-22页 |
(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及其保障的司法判例 | 第16-17页 |
(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及其保障的立法不足 | 第17-19页 |
1. 程序单一,被害人没有程序选择的权利 | 第17页 |
2.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中的“物质损失”范围过于局限 | 第17-18页 |
3. 现行立法未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 | 第18-19页 |
4. 国家补偿制度和缺席审判制度的缺失,使被害人权益无法得到切实保障 | 第19页 |
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没有提起反诉的权利,原被告诉讼权益失衡 | 第19页 |
(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及其保障在司法实践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1. 以刑事诉讼为审理重心,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不被重视 | 第19-20页 |
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被告诉讼地位失衡 | 第20页 |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执行难,“空判”现象广泛 | 第20-21页 |
4. 司法操作随意性大,法律权威受到漠视 | 第21-22页 |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及其保障的进一步完善 | 第22-35页 |
(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权利及其保障机制的完善措施 | 第22-28页 |
1. 确立刑事被害人程序选择的权利 | 第22-23页 |
2. 保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享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23-25页 |
3. 应重新界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物质损失赔偿范围 | 第25页 |
4.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 第25-27页 |
5. 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执行机制 | 第27页 |
6. 建立一定范围的缺席审判制度 | 第27-28页 |
(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权利及其保障机制的完善措施 | 第28-31页 |
1. 切实保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反诉权 | 第28-30页 |
2. 保障被告人获得代理的权利 | 第30页 |
3. 完善答辩举证相关的制度 | 第30-31页 |
(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第三人的权利保障的思考 | 第31-35页 |
1. 是否应在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中设置一面参加形态 | 第31-32页 |
2. 本诉判决对第三人效力的思考 | 第32-33页 |
3. 是否应设置诉讼告知制度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注释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