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婚内人力资本贡献方离婚救济的先决问题 | 第10-18页 |
(一) 婚内获得的人力资本概述 | 第10-12页 |
1. 人力资本的基本内涵 | 第10-11页 |
2. 婚内获得的人力资本的界定 | 第11页 |
3. 婚内获得的人力资本的特殊性 | 第11-12页 |
(二) 关于该人力资本的性质及处理方式的不同观点 | 第12-17页 |
1. “财产说” | 第12-14页 |
2. “非财产说” | 第14-17页 |
(三)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二、婚内人力资本贡献方离婚救济的依据 | 第18-24页 |
(一) 救济基础 | 第18-19页 |
1. 一方获得人力资本导致离婚双方利益失衡 | 第18页 |
2. 人力资本的贡献方出现双重损失 | 第18-19页 |
(二) 救济原因 | 第19-20页 |
1. 两性生理差异 | 第19-20页 |
2. 传统家庭分工 | 第20页 |
3. 社会择业区别 | 第20页 |
(三) 救济思路 | 第20-22页 |
1. 合理评价家务劳动付出的价值 | 第21页 |
2. 公平弥补贡献方的职业机会利益的损失 | 第21-22页 |
(四) 救济意义 | 第22-24页 |
1. 有利于实现实质上的公平 | 第22-23页 |
2. 有利于真正实现离婚自由 | 第23页 |
3. 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 第23-24页 |
三、婚内人力资本贡献方离婚救济的相关规定 | 第24-35页 |
(一) 我国婚姻法中与利益失衡救济有关的内容 | 第24-25页 |
1. 家务劳动补偿制度 | 第24页 |
2. 经济困难帮助制度 | 第24-25页 |
3. 适当照顾女方利益的共同财产分割原则 | 第25页 |
(二) 我国在对人力资本贡献方进行救济中的适用困境 | 第25-27页 |
1. 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的适用前提过于严格 | 第25-26页 |
2. 经济困难帮助制度的保护程度有限 | 第26-27页 |
3. 共同财产制无法完全评价贡献方的损失 | 第27页 |
(三) 域外的相关立法例分析 | 第27-33页 |
1. 域外相关立法例 | 第27-31页 |
2. 各国的救济选择方式 | 第31-32页 |
3. 上述各国立法例的共同点 | 第32-33页 |
(四) 域外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5页 |
1. 应当关注一方人力资本提升导致的离婚夫妻的利益失衡 | 第33-34页 |
2. 制度救济模式应当全面而细致 | 第34-35页 |
四、婚内人力资本贡献方离婚救济的完善建议 | 第35-40页 |
(一) 完善离婚经济补偿制度 | 第35-37页 |
1. 可行性分析 | 第35页 |
2. 具体完善的方向和建议 | 第35-37页 |
(二) 完善离婚经济帮助制度 | 第37-40页 |
1. 可行性分析 | 第37页 |
2. 具体完善的方向和建议 | 第37-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