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面部法线的注视点定位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1.1 注视点定位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8页
    1.2 注视点定位实现方法第8-10页
    1.3 注视点定位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0页
    1.4 注视点定位的技术发展趋势第10-11页
    1.5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第11-13页
        1.5.1 论文主要工作第11-12页
        1.5.2 论文结构安排第12-13页
    1.6 本章小结第13-15页
第二章 摄像机标定第15-27页
    2.1 摄像机标定原理第15-20页
        2.1.1 摄像机参数第15-16页
        2.1.2 摄像机模型第16-17页
        2.1.3 立体视觉坐标系转换关系第17-20页
    2.2 摄像机标定方法第20-25页
        2.2.1 Tsai摄像机标定法第20-22页
        2.2.2 Zhang平板标定法第22-25页
    2.3 摄像机标定实验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人脸检测与特征点提取第27-43页
    3.1 人脸检测第27-36页
        3.1.1 人脸特征第27-28页
        3.1.2 人脸检测方法概述第28-30页
        3.1.3 Adaboost快速人脸检测算法第30-32页
        3.1.4 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的训练过程第32-35页
        3.1.5 Adaboost算法检测流程第35-36页
    3.2 图像预处理第36-38页
        3.2.1 彩色图像灰度化第36-37页
        3.2.2 图像去噪第37-38页
    3.3 特征点提取第38-41页
        3.3.1 鼻孔特征点检测第38页
        3.3.2 嘴唇中心特征点检测第38-39页
        3.3.3 瞳孔中心特征点检测第39-41页
    3.4 实验结果第41-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立体匹配与三维重建第43-55页
    4.1 立体匹配第43-47页
        4.1.1 匹配准则第43-44页
        4.1.2 极线约束法则第44-46页
        4.1.3 局部立体匹配算法第46-47页
    4.2 三维重建第47-51页
        4.2.1 理想平行双目视觉模型第48-50页
        4.2.2 实际双目视觉模型第50-51页
    4.3 实验结果第51-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基于面部法线的视点定位第55-61页
    5.1 拟合人脸平面第55-57页
        5.1.1 克莱姆法则第55-56页
        5.1.2 最小二乘法第56-57页
    5.2 定位视点第57-58页
        5.2.1 求取平面法线第57-58页
        5.2.2 视点定位第58页
    5.3 实验结果第58-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致谢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适用于活性乳酸菌饮料生产瑞士乳杆菌的筛选及其代谢组学研究
下一篇:紫色马铃薯乳酸饮料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