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9页 |
1.1 生物医用材料和纳米技术 | 第13-14页 |
1.2 纳米生物材料用于药物输送体系 | 第14-25页 |
1.2.1 聚合物胶束 | 第16-19页 |
1.2.2 树枝状高分子 | 第19-21页 |
1.2.3 脂质体 | 第21-22页 |
1.2.4 纳米凝胶 | 第22页 |
1.2.5 硅纳米材料 | 第22-23页 |
1.2.6 金纳米颗粒 | 第23-24页 |
1.2.7 氧化铁纳米颗粒 | 第24-25页 |
1.3 纳米生物材料用于荧光探测成像 | 第25-29页 |
1.3.1 无差别荧光造影 | 第26页 |
1.3.2 靶向性荧光造影 | 第26-28页 |
1.3.3 环境响应性荧光造影 | 第28-29页 |
1.4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9页 |
第二章 酸敏感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用于体外抗肿瘤的研究 | 第39-61页 |
2.1 引言 | 第39-4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1-46页 |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1-42页 |
2.2.2 两亲性聚合物PEG-CH=N-PAH和PEG-CH2-NH-PAH的合成 | 第42页 |
2.2.3 产物的结构表征 | 第42页 |
2.2.4 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 | 第42-44页 |
2.2.5 载药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应用 | 第44-4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6页 |
2.3.1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6-48页 |
2.3.2 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48-50页 |
2.3.3 载药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50-51页 |
2.3.4 载药纳米颗粒的体外释药研究 | 第51页 |
2.3.5 载药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 | 第51-52页 |
2.3.6 细胞对载药纳米颗粒的摄取 | 第52-54页 |
2.3.7 载药纳米颗粒进入细胞的途径 | 第54-56页 |
2.4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第三章 基于酸敏感阿霉素前药的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药物输送体系对体外抗肿瘤的研究 | 第61-79页 |
3.1 引言 | 第61-6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3-66页 |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63页 |
3.2.2 阿霉素键合两亲性聚合物PEG-DOX的合成 | 第63-64页 |
3.2.3 产物的结构表征 | 第64页 |
3.2.4 杂化颗粒的制备及应用 | 第64-6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4页 |
3.3.1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66-67页 |
3.3.2 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67-70页 |
3.3.3 载药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70页 |
3.3.4 载药纳米颗粒的体外释药研究 | 第70-71页 |
3.3.5 载药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 | 第71-72页 |
3.3.6 细胞对载药纳米颗粒的摄取 | 第72-74页 |
3.4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第四章 表面修饰酸敏感聚合物前药的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药物输送体系进行体外抗肿瘤的研究 | 第79-99页 |
4.1 引言 | 第79-8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1-86页 |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81页 |
4.2.2 聚合物及药物载体的合成 | 第81-82页 |
4.2.3 产物的结构表征 | 第82页 |
4.2.4 前药聚合物酸响应释放的测定 | 第82-83页 |
4.2.5 空白载体的制备和表征 | 第83-84页 |
4.2.6 药物键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 第84-8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6-94页 |
4.3.1 聚合物和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 第86-89页 |
4.3.2 载药磁性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89-91页 |
4.3.3 载药磁性纳米颗粒的体外释药研究 | 第91页 |
4.3.4 阿霉素键合磁性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 | 第91-92页 |
4.3.5 细胞对载药磁性纳米颗粒的摄取 | 第92-94页 |
4.4 结论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第五章 基于AIE性质的线粒体共定位硫化氢响应胶束在细胞荧光成像中的研究 | 第99-121页 |
5.1 引言 | 第99-10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1-105页 |
5.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101页 |
5.2.2 聚集诱导荧光聚合物的合成 | 第101-102页 |
5.2.3 产物的结构表征 | 第102页 |
5.2.4 空白荧光胶束和负铜荧光胶束的制备和表征 | 第102-103页 |
5.2.5 聚集诱导荧光性质的表征 | 第103-104页 |
5.2.6 胶束对硫化氢的选择敏感性 | 第104页 |
5.2.7 胶束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检测 | 第104页 |
5.2.8 细胞中AIE-M的荧光成像 | 第104-105页 |
5.2.9 细胞中AIE-M-Cu的荧光成像 | 第10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18页 |
5.3.1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105-107页 |
5.3.2 聚合物的稳定性 | 第107-108页 |
5.3.3 聚合物的聚集诱导荧光性质 | 第108-109页 |
5.3.4 荧光胶束和负铜荧光胶束的制备和表征 | 第109-111页 |
5.3.5 铜离子对荧光胶束AIE-M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5.3.6 硫化氢对负铜胶束AIE-M-Cu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5.3.7 胶束对HeLa细胞的毒性 | 第113-114页 |
5.3.8 胶束AIE-M在HeLa细胞中的荧光成像 | 第114-115页 |
5.3.9 胶束AIE-M-Cu在HeLa细胞中的荧光成像 | 第115-118页 |
5.4 结论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1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