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5-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前言 | 第14-31页 |
1.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概述 | 第14-25页 |
1.1.1 PEDV的发生史 | 第14-15页 |
1.1.2 PEDV病原学研究 | 第15-17页 |
1.1.3 PEDV流行病学研究 | 第17-18页 |
1.1.4 PEDV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8-20页 |
1.1.5 PEDV的主要诊断方法 | 第20-22页 |
1.1.6 PEDV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治疗方法 | 第22-25页 |
1.2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 第25-26页 |
1.2.1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 第25页 |
1.2.2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应用 | 第25-26页 |
1.3 间接ELISA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1.3.1 ELISA方法的实验原理 | 第26页 |
1.3.2 常用ELISA方法的类型及优缺点 | 第26-27页 |
1.3.3 间接ELISA方法在国内外的的应用 | 第27-28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3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1-56页 |
2.1 材料 | 第31-33页 |
2.1.1 临床样品 | 第31页 |
2.1.2 临床样品的处理 | 第31页 |
2.1.3 病毒、血清、细胞及载体 | 第31页 |
2.1.4 实验动物 | 第31页 |
2.1.5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2.1.6 主要的仪器设备 | 第32页 |
2.1.7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32-33页 |
2.2 方法 | 第33-56页 |
2.2.1 山东地区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 第33-39页 |
2.2.2 PEDV S蛋白和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第39-51页 |
2.2.3 N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51-5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6-79页 |
3.1 山东地区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 | 第56-62页 |
3.1.1 RT-PCR抗原检测结果 | 第56页 |
3.1.2 临床病料PEDV抗原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56-57页 |
3.1.3 PEDV S1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57-58页 |
3.1.4 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 第58-59页 |
3.1.5 山东地区PEDV S1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59-61页 |
3.1.6 S1基因变异区域的遗传进化树分析 | 第61-62页 |
3.2 S蛋白与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结果 | 第62-73页 |
3.2.1 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结果 | 第62-67页 |
3.2.2 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结果 | 第67-73页 |
3.3 N蛋白间接阻断ELISA方法建立结果 | 第73-79页 |
3.3.1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和阴阳性血清稀释浓度的确定 | 第73-74页 |
3.3.2 最佳酶标二抗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74页 |
3.3.3 最佳封闭液的确定 | 第74-75页 |
3.3.4 最佳封闭时间的确定 | 第75页 |
3.3.5 血清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75页 |
3.3.6 底物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75-76页 |
3.3.7 间接ELISA方法的判断标准的确定 | 第76-77页 |
3.3.8 特异性检验 | 第77页 |
3.3.9 重复性实验结果 | 第77-78页 |
3.3.10 符合性检验 | 第78-79页 |
4 讨论 | 第79-83页 |
4.1 山东省部分地区PEDV流行病学调查 | 第79-80页 |
4.2 PEDV S蛋白和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80-81页 |
4.3 N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81-83页 |
5 结论 | 第83-8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84-93页 |
7 致谢 | 第93-94页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