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文

基于松弛变量测度的能源与环境绩效评估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5-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7-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7-19页
        1.2.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5页
        1.3.1 效率第20-21页
        1.3.2 能源第21-22页
        1.3.3 能源绩效第22页
        1.3.4 环境规制第22-23页
        1.3.5 环境绩效第23-25页
    1.4 研究路线、论文结构及创新点第25-29页
        1.4.1 研究路线第25-26页
        1.4.2 论文结构第26-27页
        1.4.3 本文的创新点第27-29页
第2章 DEA理论及能源与环境绩效评估文献综述第29-43页
    2.1 DEA理论第29-35页
        2.1.1 DEA简介第30-31页
        2.1.2 DEA相关概念第31-32页
        2.1.3 DEA基本模型第32-34页
        2.1.4 网络DEA第34-35页
    2.2 基于DEA方法的能源与环境绩效研究综述第35-37页
    2.3 市场性环境规制对能源与环境绩效影响研究综述第37-40页
        2.3.1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绩效评估第38-39页
        2.3.2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网络DEA第39-40页
    2.4 环境绩效评估策略比较研究综述第40-41页
    2.5 聚类分析介绍及DEA-聚类文献综述第41-43页
第3章 制度性环境规制对能源与环境绩效影响研究第43-57页
    3.1 问题提出第43-44页
    3.2 能源与环境绩效评估模型第44-47页
        3.2.1 生产可能集第44-45页
        3.2.2 投入导向的SBM模型第45-47页
    3.3 实证分析第47-54页
        3.3.1 评价指标及数据第47-48页
        3.3.2 结果分析第48-51页
        3.3.3 不同区域效率变化分析第51-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7页
第4章 市场性环境规制对能源与环境绩效影响研究第57-75页
    4.1 问题提出第57页
    4.2 研究方法第57-61页
        4.2.1 研究机制第57-59页
        4.2.2 模型选择第59-61页
    4.3 实证研究第61-71页
        4.3.1 数据第61-63页
        4.3.2 效率分析第63-71页
    4.4 拓展分析第71-73页
        4.4.1 动态分析第71-73页
        4.4.2 秩和检验第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5章 能源与环境绩效评估策略比较研究第75-85页
    5.1 问题提出第75页
    5.2 方法模型第75-79页
        5.2.1 独立模型第76-77页
        5.2.2 固定连接模型第77-78页
        5.2.3 自由连接模型第78页
        5.2.4 改进模型第78-79页
    5.3 实证研究第79-84页
        5.3.1 实证数据第79-80页
        5.3.2 实证结果第80-83页
        5.3.3 Spearman相关性检验第83页
        5.3.4 秩和检验第83-84页
    5.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6章 基于SBM方法的能源与环境绩效聚类分析第85-103页
    6.1 问题提出第85-86页
    6.2 模型提出第86-88页
    6.3 基于DEA的聚类分析第88-96页
        6.3.1 基于径向DEA的聚类方法第88-89页
        6.3.2 径向DEA和SBM的不同效果第89-93页
        6.3.3 相同类中的非有效DMU第93-94页
        6.3.4 算法第94-96页
    6.4 实证分析第96-100页
        6.4.1 数据第96页
        6.4.2 结果分析第96-98页
        6.4.3 与改进CCR模型结果比较第98-99页
        6.4.4 与传统的k-means方法相比较第99-100页
    6.5 本章小结第100-103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03-107页
    7.1 总结第103-105页
    7.2 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7页
致谢第117-119页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织构刀具皮质骨钻削温度的预报模型研究
下一篇:可重构机器人操作柔性负载动力学建模及轨迹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