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7页 |
1.1 遗传多样性简介 | 第8-10页 |
1.1.1 遗传多样性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2 评估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参数 | 第9-10页 |
1.2 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 第10-13页 |
1.2.1 群体遗传结构概念 | 第10页 |
1.2.2 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 | 第10-12页 |
1.2.3 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1.3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 | 第13-15页 |
1.3.1 SSR分子标记简介 | 第13-14页 |
1.3.2 在植物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4 兴安杜鹃概况 | 第15-16页 |
1.4.1 兴安杜鹃的生物学特征 | 第15页 |
1.4.2 兴安杜鹃的地理分布及生境 | 第15页 |
1.4.3 兴安杜鹃的价值 | 第15页 |
1.4.4 兴安杜鹃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7-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18-20页 |
2.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9页 |
2.2.3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19-2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3.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0页 |
2.3.2 电泳检测基因组DNA | 第20-21页 |
2.4 基于SSR标记对兴安杜鹃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 | 第21-24页 |
2.4.1 SSR引物的筛选 | 第21-22页 |
2.4.2 SSR-PCR扩增反应 | 第22-23页 |
2.4.3 毛细管凝胶电泳 | 第23-24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24-2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7-39页 |
3.1 SSR位点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水平 | 第27-30页 |
3.2 群体空间遗传结构分析 | 第30页 |
3.3 居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 第30-35页 |
3.3.1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 | 第30-33页 |
3.3.2 STRUCTURE分析 | 第33-35页 |
3.4 聚类分析 | 第35页 |
3.5 瓶颈效应检测 | 第35页 |
3.6 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35-3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9-43页 |
4.1 兴安杜鹃的遗传多样性 | 第39-40页 |
4.2 兴安杜鹃的遗传结构 | 第40-41页 |
4.3 兴安杜鹃群体动态分析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