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0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商贸流通理论的发展研究 | 第13-15页 |
| ·协同发展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 ·西三角经济区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 ·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 2 基本范畴与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 ·基本范畴 | 第20-22页 |
| ·西三角经济区范围界定 | 第20-21页 |
| ·商贸业的定义 | 第21页 |
| ·商贸业协同发展的内涵 | 第21-22页 |
| ·行政区经济与经济区经济 | 第22页 |
| ·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 ·系统理论 | 第22-23页 |
|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 | 第23页 |
| ·区域分工理论 | 第23-24页 |
| ·区域合作理论 | 第24页 |
|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24-26页 |
| 3 西三角经济区商贸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必要性 | 第26-33页 |
| ·西三角经济区商贸业协同发展的现状 | 第26-31页 |
| ·西三角经济区商贸业协同发展的推力 | 第26-28页 |
| ·西三角经济区商贸业协同发展的阻力 | 第28-31页 |
| ·西三角经济区商贸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 第31-33页 |
| ·消除西三角经济区市场分割的关键 | 第31页 |
| ·构建西三角经济区区域商贸市场的要求 | 第31页 |
| ·提升西三角经济区商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 第31页 |
| ·促进西三角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 第31-33页 |
| 4 西三角经济区商贸竞争力分析 | 第33-43页 |
| ·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36页 |
|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 ·指标体系 | 第35-36页 |
| ·西三角经济区商贸竞争力实证分析 | 第36-43页 |
| ·指标数据的选取 | 第36页 |
| ·分析过程 | 第36-40页 |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 5 西三角经济区商贸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 ·西三角经济区商贸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协同度低 | 第43页 |
| ·西三角经济区商贸业协同度低的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 ·基础配套产业较薄弱 | 第43-44页 |
| ·三地产业结构趋同化 | 第44-45页 |
| ·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 | 第45页 |
| ·商贸竞争力水平不高 | 第45-47页 |
| 6 实现西三角经济区商贸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7-56页 |
| ·加快区域内交通协同发展 | 第47-50页 |
| ·完善区域内交通运输联络线 | 第47-48页 |
| ·拓宽区域外交通运输大通道 | 第48-49页 |
| ·发挥中心城市交通枢纽作用 | 第49-50页 |
| ·完善多层次的交通路网布局 | 第50页 |
| ·推进一体化物流系统建设 | 第50-51页 |
|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第50-51页 |
| ·物流标准化建设 | 第51页 |
|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 第51页 |
| ·建立产业分区协作新格局 | 第51-53页 |
| ·创建协商共议的平台机制 | 第53页 |
| ·提高三地商贸业竞争实力 | 第53-56页 |
| ·提升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力量 | 第53-54页 |
| ·启动并释放民间市场的活力 | 第54页 |
| ·提高三地贫困地区经济实力 | 第54页 |
| ·提升商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第54-56页 |
| 7 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附录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