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研究--以重庆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总结性述评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理论借鉴 | 第21-25页 |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 第21-22页 |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22页 |
·舒尔茨的农业经济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城乡相互作用理论 | 第23页 |
·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 | 第23-25页 |
3 国内外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实践经验借鉴 | 第25-32页 |
·国外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实践 | 第25-28页 |
·美国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分析 | 第25-26页 |
·日本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分析 | 第26-27页 |
·韩国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分析 | 第27-28页 |
·国内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实践 | 第28-31页 |
·广东省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分析 | 第28-29页 |
·四川省成都市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分析 | 第29-30页 |
·山东省寿光市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分析 | 第30-31页 |
·国内外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实践的启示 | 第31-32页 |
4 西部城乡经济互动发展机理研究 | 第32-40页 |
·市场力 | 第32-34页 |
·政府力 | 第34-35页 |
·社会力 | 第35-36页 |
·机理作用分析 | 第36-40页 |
5 西部城乡经济互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 | 第40-52页 |
·西部城乡经济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0页 |
·重庆市城乡经济互动现状描述 | 第40-45页 |
·重庆市城乡经济总量与增长水平的差距 | 第40-42页 |
·重庆市城乡人均收入水平与增长水平的差距 | 第42-43页 |
·重庆市城乡人均消费水平与增长水平的差距 | 第43-45页 |
·重庆市城乡经济互动水平测度 | 第45-52页 |
·重庆市城乡经济互动水平测度方法选取 | 第45-49页 |
·重庆市城乡经济互动的定量测评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重庆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机理分析 | 第50-52页 |
6 提高西部城乡经济互动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52-57页 |
·西部城乡经济互动发展遵循的原则 | 第52-53页 |
·西部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 第53页 |
·西部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配套措施 | 第53-57页 |
·强化制度创新,促进城乡互动发展 | 第53-54页 |
·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强化城乡空间规划 | 第54-55页 |
·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 第55页 |
·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 第55页 |
·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对城市的承接促进能力 | 第55-57页 |
7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