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川金丝猴的研究和保护 | 第10-13页 |
1.1.1 川金丝猴的生存现状 | 第10-11页 |
1.1.2 川金丝猴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1.3 川金丝猴的保护及其意义 | 第12-13页 |
1.2 重塑体细胞多潜能性的手段 | 第13-15页 |
1.3 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多能性的研究 | 第15-19页 |
1.3.1 丙戊酮(valproate acid,VPA) | 第16页 |
1.3.2 CHIR99021(CT99021) | 第16-17页 |
1.3.3 Repsox | 第17页 |
1.3.4 Tranylcypromine | 第17-18页 |
1.3.5 毛喉素(Forskolin) | 第18页 |
1.3.6 AM580 | 第18-19页 |
1.3.7 EPZ004777 | 第19页 |
1.4 异种核移植 | 第19-21页 |
1.4.1 异种核移植的概念 | 第19-20页 |
1.4.2 异种核移植的历史发展及应用 | 第20-21页 |
1.4.3 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对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 | 第21页 |
1.5 本实验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川金丝猴耳缘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24-32页 |
2.1 动物材料 | 第24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24页 |
2.3 试剂 | 第24-25页 |
2.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5-26页 |
2.5 方法 | 第26-28页 |
2.5.1 川金丝猴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26页 |
2.5.2 川金丝猴成纤维细胞的传代 | 第26-27页 |
2.5.3 川金丝猴成纤维细胞的冷冻保存 | 第27页 |
2.5.4 川金丝猴成纤维细胞的复苏 | 第27页 |
2.5.5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 第27-28页 |
2.6 结果 | 第28-30页 |
2.6.1 川金丝猴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第28-29页 |
2.6.2 川金丝猴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动态分析 | 第29-30页 |
2.7 讨论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川金丝猴耳缘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小分子处理 | 第32-4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3.2 仪器设备 | 第32页 |
3.3 试剂 | 第32-33页 |
3.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3-34页 |
3.5 方法 | 第34-38页 |
3.5.1 小分子化合物处理川金丝猴耳缘皮肤成纤维细胞 | 第34页 |
3.5.2 细胞形态观察以及增殖能力检测 | 第34页 |
3.5.3 细胞基因表达的检测 | 第34-38页 |
3.6 结果 | 第38-40页 |
3.6.1 小分子化合物对细胞形态以及增殖的影响 | 第38页 |
3.6.2 内胚层相关性基因的表达 | 第38-40页 |
3.7 讨论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川金丝猴-山羊体细胞异种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 | 第42-54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4.2 仪器设备 | 第42-43页 |
4.3 试剂 | 第43页 |
4.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3-45页 |
4.5 方法 | 第45-47页 |
4.5.1 山羊超数排卵和卵母细胞的采集 | 第45页 |
4.5.2 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 | 第45页 |
4.5.3 川金丝猴-山羊体细胞核移植形成重构胚 | 第45-46页 |
4.5.4 重构胚的激活和培养 | 第46页 |
4.5.5 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 第46-47页 |
4.5.6 胚胎免疫荧光化学染色 | 第47页 |
4.6 结果 | 第47-51页 |
4.6.1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 第47-48页 |
4.6.2 重组异构胚体外发育 | 第48-49页 |
4.6.3 异种核移植早期发育基因的表达 | 第49页 |
4.6.4 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基因的表达 | 第49-51页 |
4.7 讨论小结 | 第51-54页 |
全文总结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