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职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选择倾向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22页
    1 性别角色第10-14页
        1.1 性别角色的定义第10-11页
        1.2 性别角色的相关理论第11-12页
            1.2.1 精神分析理论第11页
            1.2.2 认知发展理论第11页
            1.2.3 性别图式理论第11-12页
            1.2.4 社会学习理论第12页
        1.3 研究现状第12-14页
    2 职业自我效能感第14-16页
        2.1 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定义第14页
        2.2 职业自我效能感相关理论第14-15页
            2.2.1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第14-15页
            2.2.2 铁德曼的职业自我概念理论第15页
        2.3 研究现状第15-16页
    3 职业选择倾向第16-19页
        3.1 职业选择倾向的定义第16页
        3.2 职业选择倾向的分类第16-17页
        3.3 职业选择倾向的相关理论第17-19页
            3.3.1 职业选择倾向的早期研究第17页
            3.3.2 Roe(1956)的圆形模型理论第17页
            3.3.3 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第17-19页
        3.4 研究现状第19页
    4 性别角色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第19-20页
    5 性别角色与职业选择倾向的关系第20-21页
    6 职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选择倾向的关系第21-22页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第22-27页
    1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第22-24页
        1.1 问题提出第22-23页
        1.2 研究意义第23-24页
            1.2.1 理论意义第23页
            1.2.2 现实意义第23-24页
    2 研究设计第24-27页
        2.1 研究目的第24页
        2.2 研究方法第24-27页
第三部分 实证分析第27-42页
    1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选择倾向的关系第27-33页
        1.1 女大学生在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上的分布情况第27-28页
        1.2 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倾向的情况第28-29页
        1.3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选择倾向的关系第29-30页
        1.4 讨论第30-33页
            1.4.1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的特点第30-31页
            1.4.2 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倾向的特点第31-32页
            1.4.3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选择倾向的关系第32-33页
    2 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第33-42页
        2.1 女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统计分析第33-34页
        2.2 女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性别角色的关系第34-35页
        2.3 女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选择倾向的关系第35-36页
        2.4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职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选择倾向的关系第36-38页
        2.5 讨论第38-42页
            2.5.1 女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特点第38-39页
            2.5.2 女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性别角色的关系第39-40页
            2.5.3 女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选择倾向的关系第40-42页
第四部分 总讨论第42-44页
    1 讨论第42页
    2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42-43页
    3 建议第43-44页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附录第5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烹饪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研究--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下一篇:压力情境下不同依恋类型初中生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