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1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1.1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1.1 智障青少年 | 第17页 |
1.1.2 智障青少年照顾者 | 第17-18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2.1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 第18页 |
1.2.2 增权理论 | 第18-19页 |
1.3 个案工作方法 | 第19-21页 |
1.3.1 个案工作的目标 | 第19页 |
1.3.2 个案工作的原则 | 第19-20页 |
1.3.3 个案工作的内容 | 第20-21页 |
2 阳光之家智障青少年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1-28页 |
2.1 阳光之家智障青少年照顾者现状 | 第21-23页 |
2.1.1 调查方法与问卷设计 | 第21页 |
2.1.2 阳光之家现状 | 第21-22页 |
2.1.3 阳光之家智障青少年照顾者现状 | 第22-23页 |
2.2 阳光之家智障青少年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网络问题 | 第23-26页 |
2.2.1 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2.2.2 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2.3 阳光之家智障青少年照顾者社会支持网络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2.3.1 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26页 |
2.3.2 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26-28页 |
3 个案工作介入智障青少年照顾者社会支持网络案例分析 | 第28-55页 |
3.1 接案 | 第28-30页 |
3.1.1 案主基本情况 | 第28页 |
3.1.2 接案原因 | 第28-29页 |
3.1.3 接案途径及过程 | 第29-30页 |
3.2 预估 | 第30-31页 |
3.2.1 案主的问题分析 | 第30页 |
3.2.2 案主的需求分析 | 第30-31页 |
3.3 计划 | 第31-33页 |
3.3.1 服务目标 | 第31-32页 |
3.3.2 制定介入计划 | 第32-33页 |
3.3.3 签订服务协议 | 第33页 |
3.4 介入 | 第33-50页 |
3.4.1 第一阶段:了解案主社会支持网络现状 | 第35-41页 |
3.4.2 第二阶段:明确任务目标、确定专业关系 | 第41-42页 |
3.4.3 第三阶段:建立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42-46页 |
3.4.4 第四阶段:建立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46-50页 |
3.5 评估 | 第50-53页 |
3.5.1 过程评估 | 第51-52页 |
3.5.2 结果评估 | 第52-53页 |
3.6 结案 | 第53-55页 |
3.6.1 案主改变情况 | 第53-54页 |
3.6.2 目标完成情况 | 第54页 |
3.6.3 跟踪和反馈情况 | 第54-55页 |
4 结论及建议 | 第55-58页 |
4.1 结论 | 第55页 |
4.2 建议 | 第55-58页 |
4.2.1 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 第55-56页 |
4.2.2 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