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田水利论文--灌溉制度与管理论文

保障渭河生态基流的宝鸡峡灌区节水调控技术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6页
        1.2.1 河道径流的变化成因及趋势研究第16-17页
        1.2.2 河道生态基流的研究进展第17-21页
        1.2.3 农业用水对生态基流的影响第21-22页
        1.2.4 影响灌区农业用水的主要措施第22-25页
        1.2.5 灌区农业用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第25-26页
    1.3 存在问题与不足第26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6-29页
第二章 宝鸡峡灌区农业引水量分析第29-45页
    2.1 宝鸡峡灌区概况第29-30页
    2.2 宝鸡峡灌区水资源现状分析第30-37页
        2.2.1 灌区降雨量分析第30-32页
        2.2.2 宝鸡峡灌区河道来水量分析第32-36页
        2.2.3 宝鸡峡灌区地下水资源状况分析第36-37页
    2.3 宝鸡峡灌区农业引水对渭河径流的影响第37-43页
        2.3.1 宝鸡峡灌区农业引水量分析第37-39页
        2.3.2 宝鸡峡渠首引水量与渭河来水量关系分析第39-43页
    2.4 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灌区农业引水变化第45-68页
    3.1 资料的调查与收集第45-47页
    3.2 灌区作物灌溉净需水量第47-61页
        3.2.1 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第47-50页
        3.2.2 宝鸡峡灌区作物需水量计算第50-61页
    3.3 灌区农业用水结构变化对渭河径流的影响第61-66页
        3.3.1 宝鸡峡灌区种植结构调整与灌溉需水量的变化关系第61-64页
        3.3.2 宝鸡峡灌区种植结构调整对引水量的变化影响第64页
        3.3.3 灌区渠道节水改造对灌溉引水量的影响第64-66页
    3.4 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基于渠道节水的灌区渠道水质运移规律第68-8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8-71页
        4.1.1 渠道模型系统第68-69页
        4.1.2 供水系统设计第69-70页
        4.1.3 观测系统第70-71页
    4.2 试验材料和观测方法第71-72页
    4.3 污染物在渠道内的时空分布第72-79页
        4.3.1 泥沙在渠道时空分布规律第72-73页
        4.3.2 Q=15M3/H条件下渠道泥沙运移变化情况第73-76页
        4.3.3 Q=20 M3/H条件下泥沙运移变化情况第76-79页
    4.4 渠道污染物的运动规律分析第79-81页
        4.4.1 清水条件下污染物在渠道内的运移情况分析第79-80页
        4.4.2 浑水条件下COD在渠道内的运移情况分析第80-81页
        4.4.3 浑水条件下TN在渠道内的运移情况分析第81页
    4.5 含沙量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第81-83页
    4.6 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 基于渠道节水的灌区渠道水沙调度模型第84-99页
    5.1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84-85页
    5.2 模型数据处理第85-88页
        5.2.1 渠道的基本资料第85页
        5.2.2 渠道泥沙粒径分析第85-88页
    5.3 灌区水沙节水调控数学模型基本方程第88-89页
    5.4 模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第89-92页
        5.4.1 水流挟沙力公式的选取第89-91页
        5.4.2 糙率的选取和验证第91-92页
        5.4.3 恢复饱和系数的选取第92页
    5.5 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92-97页
        5.5.1 模型的建立第92-94页
        5.5.2 模型的验证第94-97页
    5.6 小结第97-99页
第六章 基于保障渭河生态基流的灌区渠道节水调度技术第99-105页
    6.1 渭河宝鸡段生态基流第99页
    6.2 基于保障渭河生态基流的宝鸡峡灌区渠道水沙调度技术第99-101页
        6.2.1 渠道淤积对渠道水利用系数的影响第99-100页
        6.2.2 灌区渠道水沙条件第100页
        6.2.3 灌区渠道水沙情景模拟第100-101页
    6.3 渠道节水效益及对渭河生态基流的贡献第101-103页
        6.3.1 渠道衬砌的节水效益第101-102页
        6.3.2 渠道清淤的节水效益第102-103页
    6.4 小结第103-10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7页
    7.1 主要结论第105-106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06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4页
致谢第114-116页
作者简介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中地区冬小麦水分产量效应及气候变化条件下产量响应模拟研究
下一篇:考虑不确定性的榆林市榆阳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配置系统和谐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