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第一章 猪链球菌2型毒力因子及研究方法进展 | 第11-25页 |
1 猪链球菌2型主要毒力因子 | 第11-14页 |
1.1 荚膜多糖 | 第12页 |
1.2 溶菌酶释放蛋白和胞外因子 | 第12-13页 |
1.3 溶血素 | 第13页 |
1.4 纤连蛋白/血纤蛋白原结合蛋白 | 第13页 |
1.5 谷氨酸脱氢酶 | 第13-14页 |
1.6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 第14页 |
1.7 其他毒力因子 | 第14页 |
2 组学方法在猪链球菌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2.1 基因组学 | 第14-15页 |
2.2 蛋白质组学 | 第15-16页 |
2.3 转录组学 | 第16页 |
3 猪链球菌感染动物模型 | 第16-19页 |
3.1 猪模型 | 第16-17页 |
3.2 小鼠模型 | 第17页 |
3.3 斑马鱼模型 | 第17-18页 |
3.4 其他动物模型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5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25-93页 |
第二章 猪链球菌2型弱毒菌株的筛选 | 第25-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1.1 材料 | 第26-29页 |
1.2 细菌培养条件及DNA提取 | 第29-30页 |
1.3 SS2菌株基因型的确定 | 第30-32页 |
1.4 SS2菌株毒力检测 | 第32页 |
2 结果 | 第32-37页 |
2.1 SS2菌株的基因型 | 第32-35页 |
2.2 SS2菌株LD_(50) | 第35页 |
2.3 SS2菌株毒力水平 | 第35-37页 |
3 讨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第三章 猪链球菌2型Pan-genome分析 | 第43-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1.1 材料 | 第44页 |
1.2 猪链球菌2型菌株基因组提取及测序 | 第44页 |
1.3 猪链球菌2型基因聚类分析 | 第44-46页 |
1.4 猪链球菌2型进化关系分析 | 第46页 |
1.5 猪链球菌2型pan-genome和core-genome分析 | 第46页 |
1.6 猪链球菌2型MLST分型 | 第46页 |
1.7 猪链球菌2型菌毛分型 | 第46页 |
1.8 (前)噬菌体预测 | 第46页 |
1.9 毒力相关基因在SS2基因组中的同源性分析 | 第46页 |
2 结果 | 第46-54页 |
2.0 猪链球菌2型菌株测序结果 | 第47页 |
2.1 猪链球菌2型进化关系 | 第47-48页 |
2.2 猪链球菌2型COG功能分析 | 第48-49页 |
2.3 猪链球菌2型pan-genome | 第49-50页 |
2.4 猪链球菌2型core-genome | 第50-51页 |
2.5 强、弱毒株核心基因组的比较 | 第51页 |
2.6 猪链球菌2型MLST分型 | 第51页 |
2.7 猪链球菌2型菌毛分型 | 第51页 |
2.8 (前)噬菌体序列 | 第51-54页 |
2.9 毒力相关基因mrp,epf,sly在不同SS2中的同源性 | 第54页 |
3 讨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第四章 mrp基因型与猪链球菌2型菌株毒力的关系 | 第61-7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6页 |
1.1 材料 | 第62-63页 |
1.2 不同SS2菌株中mrp基因同源性分析 | 第63-64页 |
1.3 PCR检测mrp基因在SS2菌株中的分布 | 第64-65页 |
1.4 不同mrp基因型菌株毒力水平的测定 | 第65页 |
1.5 细菌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 第65-66页 |
1.6 不同mrp基因型菌株中mrp转录水平的测定 | 第66页 |
2 结果 | 第66-70页 |
2.1 不同SS2菌株中mrp基因同源性 | 第66-67页 |
2.2 mrp基因在SS2菌株中的分布 | 第67-68页 |
2.3 不同mrp基因型菌株的毒力水平 | 第68-69页 |
2.4 统计分析SS2菌株毒力水平 | 第69页 |
2.5 不同mrp基因型菌株中mrp转录水平 | 第69-70页 |
3 讨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第五章 猪链球菌2型pnu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致病性分析 | 第75-9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6-85页 |
1.1 材料 | 第76-79页 |
1.2 pnuC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9-80页 |
1.3 pnuC基因在SS2菌株中的分布 | 第80-81页 |
1.4 pnu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第81-85页 |
1.5 斑马鱼毒力实验 | 第85页 |
2 结果 | 第85-88页 |
2.1 pnuC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85页 |
2.2 pnuC基因在SS2菌株中的分布 | 第85-86页 |
2.3 缺失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86-87页 |
2.4 pnuC基因缺失株的筛选 | 第87页 |
2.5 缺失株与野生株毒力比较 | 第87-88页 |
3 讨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全文总结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发表与待发表文章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