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以必修模块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选题缘由第10-12页
    1.1 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第10页
    1.2 我国课程改革的需求第10-11页
    1.3 我国课程理论有待完善之处第11-12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2.1 相关概念第12-14页
        2.1.1 教科书第12页
        2.1.2 课程标准第12-13页
        2.1.3 一致性第13页
        2.1.4 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关系第13-14页
    2.2 教科书评价研究第14-16页
        2.2.1 国外教科书评价第14-15页
        2.2.2 国内教科书评价第15-16页
    2.3 课标一致性评价研究第16-18页
        2.3.1 国外课标一致性评价第16页
        2.3.2 国内课标一致性评价第16-18页
    2.4 一致性分析工具第18-20页
        2.4.1 韦伯模式第18页
        2.4.2 成功分析模式第18-19页
        2.4.3 SEC分析模式第19-20页
第3章 研究设计第20-24页
    3.1 研究对象第20页
    3.2 研究内容第20页
    3.3 研究方法第20-21页
        3.3.1 内容分析法第20-21页
        3.3.2 比较研究法第21页
        3.3.3 SEC分析模式第21页
    3.4 研究思路第21-23页
        3.4.1 选取模块第21-22页
        3.4.2 确定“内容×认知水平”的二维矩阵第22页
        3.4.3 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编码与统计第22页
        3.4.4 一致性分析第22-23页
    3.5 研究意义第23-24页
        3.5.1 补充我国的一致性评价理论第23页
        3.5.2 帮助调试课程的运行第23页
        3.5.3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23-24页
第4章 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编码与统计第24-36页
    4.1 确定二维矩阵第24-27页
        4.1.1 内容主题分类第24页
        4.1.2 认知目标分类第24-26页
        4.1.3 确定二维矩阵第26-27页
    4.2 数据统计第27-36页
        4.2.1 课程标准的编码与统计第27-30页
        4.2.2 教科书的编码与统计第30-36页
第5章 必修1模块一致性分析第36-46页
    5.1 波特一致性分析第36-37页
    5.2 内容主题比较第37-38页
    5.3 认知水平比较第38-39页
    5.4 重点分布分析第39-44页
    5.5 小结第44-46页
第6章 必修2模块一致性分析第46-56页
    6.1 波特一致性分析第46页
    6.2 内容主题比较第46-48页
    6.3 认知水平比较第48-49页
    6.4 重点分布分析第49-54页
    6.5 小结第54-56页
第7章 必修3模块一致性分析第56-66页
    7.1 波特一致性分析第56页
    7.2 内容主题比较第56-58页
    7.3 认知水平比较第58-59页
    7.4 重点分布分析第59-65页
    7.5 小结第65-66页
第8章 三个必修模块的总体分析第66-70页
    8.1 波特一致性第66页
    8.2 内容主题第66-67页
    8.3 认知水平第67页
    8.4 重点分布第67-68页
    8.5 相关讨论第68-70页
第9章 研究结论第70-72页
第10章 启示与建议第72-78页
    10.1 制订完备的课程标准第72-73页
    10.2 坚持“一标多本”的教科书政策第73-74页
    10.3 教科书编写要基于课程标准第74-75页
    10.4 关注教师与教科书的适应性第75-76页
    10.5 建立完善的一致性评价体系第76-78页
结语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附录第84-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设计研究--理念与行动的双重转变
下一篇:初中生物学探究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济南版教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