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1 原发性高血压作为常见疾病,针刺降压疗效尚存争议 | 第11-12页 |
1.2 心理期待效应作为非特异性效应,是否参与了针刺疗效目前尚不明确 | 第12-13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1 第一部分 针刺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价 | 第13-14页 |
2.2 第二部分 心理期待效应对针刺降压效应的影响 | 第14-15页 |
第一部分 针刺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价 | 第15-41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5-19页 |
1.1 受试者来源 | 第15页 |
1.2 受试者的选择 | 第15-19页 |
1.2.1 诊断标准 | 第15-17页 |
1.2.2 纳入标准 | 第17页 |
1.2.3 排除标准 | 第17-18页 |
1.2.4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第18页 |
1.2.5 研究病例的中止 | 第18-19页 |
2. 研究设备及材料 | 第19-20页 |
2.1 仪器设备 | 第19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3 其他耗材 | 第19-20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0-30页 |
3.1 研究流程图 | 第20-21页 |
3.2 对照设计 | 第21页 |
3.3 样本量 | 第21页 |
3.4 随机方法 | 第21页 |
3.5 盲法设计及实施 | 第21-22页 |
3.6 治疗方案 | 第22-25页 |
3.6.1 分组及选穴 | 第22页 |
3.6.2 穴位定位及操作 | 第22-23页 |
3.6.3 针刺的标准操作程序 | 第23-24页 |
3.6.4 电针操作 | 第24页 |
3.6.5 操作人员 | 第24页 |
3.6.6 观察周期 | 第24-25页 |
3.7 合并用药情况 | 第25页 |
3.8 观察指标 | 第25-26页 |
3.8.1 一般项目 | 第25页 |
3.8.2 诊断学指标 | 第25-26页 |
3.8.3 疗效评价指标 | 第26页 |
3.8.4 安全性指标 | 第26页 |
3.8.5 其他 | 第26页 |
3.9 不良事件的处理 | 第26-27页 |
3.10 安全性评价 | 第27页 |
3.11 数据管理 | 第27页 |
3.12 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3.12.1 统计分析集 | 第28页 |
3.12.2 统计分析内容 | 第28-29页 |
3.13 受试者权益保护 | 第29页 |
3.13.1 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及注册 | 第29页 |
3.13.2 知情同意 | 第29页 |
3.14 质量控制 | 第29-30页 |
3.15 临床试验计划书的发表公开 | 第30页 |
4. 研究结果 | 第30-41页 |
4.1 试验完成情况 | 第30-31页 |
4.2 基线期分析 | 第31-35页 |
4.2.1 一般情况 | 第31-34页 |
4.2.2 入组0周24h MSBP和MDBP | 第34-35页 |
4.3 疗效指标 | 第35-40页 |
4.3.1 24h平均收缩压及其改善值 | 第36-38页 |
4.3.2 24h平均舒张压及其改善值 | 第38-40页 |
4.4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报道 | 第40-41页 |
第二部分 心理期待效应对针刺降压效应的影响 | 第41-59页 |
1. 研究方案 | 第41页 |
2. 针灸期待值评价 | 第41-42页 |
3. 针灸期待值对针刺降压临床疗效的影响 | 第42-59页 |
3.1 一般情况 | 第42-43页 |
3.2 针灸期待值高低对针刺降压疗效的影响 | 第43-47页 |
3.2.1 高低期待值对24h MSBP变化及其改善值影响 | 第43-46页 |
3.2.2 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期待值对疗效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 不同期待值条目得分对针刺降压疗效的影响 | 第47-59页 |
3.3.1 期待值条目1对针刺降压效应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2 期待值条目2对针刺降压效应的影响 | 第49-51页 |
3.3.3 期待值条目3对针刺降压效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4 期待值条目4对针刺降压效应的影响 | 第52-54页 |
3.3.5 期待值条目6对针刺降压效应的影响 | 第54-56页 |
3.3.6 期待值条目7对针刺降压效应的影响 | 第56-59页 |
讨论 | 第59-70页 |
1. 期待效应与针灸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 第59-63页 |
1.1 中医学对期待效应的认识 | 第59-60页 |
1.2 西医学对期待效应的认识 | 第60-61页 |
1.3 期待效应与针灸疗效的相关性有待确认 | 第61-63页 |
2. 以原发性高血压为载体的期待效应与针刺疗效相关性研究的试验设计 | 第63-67页 |
2.1 以1级原发性高血压疾病作为研究载体 | 第63-64页 |
2.2 针刺降压腧穴的选择 | 第64页 |
2.3 以24h动态血压监测的MSBP和MDBP为主要指标 | 第64-65页 |
2.4 针灸期待值评价问卷的设计 | 第65-66页 |
2.5 高质量RCT试验设计是提高针刺降压临床研究质量的重要方法学保障 | 第66-67页 |
3. 心理期待效应对针刺降压效应的影响 | 第67-70页 |
3.1 针刺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 第67-68页 |
3.2 期待效应对针刺降压效应的影响 | 第68-70页 |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件 | 第77-85页 |
附件1:综述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 第77-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1页 |
附件2:针灸期待值评价 | 第81-82页 |
附件3:知情同意书·同意签字页 | 第82-83页 |
附件4: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