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饮料冷食制造工业论文--茶论文--制造方法论文

茶叶干燥过程微观层面失水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来源第11页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2 茶叶干燥机理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茶叶干燥技术现状第13-14页
        1.3.2 微观层面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茶叶干燥过程的影响因素第15-17页
        1.4.1 茶叶的干燥机理第15-16页
        1.4.2 茶叶干燥的影响因素第16-17页
    1.5 研究内容第17-21页
        1.5.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2 技术路线第18-21页
第2章 茶叶生理结构及微流体流动理论基础第21-35页
    2.1 引言第21-23页
        2.1.1 茶叶细胞结构第21-22页
        2.1.2 茶叶内水分散失的途径第22-23页
    2.2 茶叶组织内流体流动特征第23-27页
        2.2.1 细胞质基质的高粘度第25-26页
        2.2.2 细胞组织内液体的低雷诺数第26页
        2.2.3 茶叶内流体的不可压缩性第26-27页
    2.3 茶叶多孔介质结构的研究第27-29页
        2.3.1 茶叶多孔介质孔隙率第28页
        2.3.2 茶叶多孔介质渗透率第28-29页
    2.4 茶叶组织内微流体流动理论基础第29-32页
        2.4.1 茶叶组织内微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第29-30页
        2.4.2 茶叶组织内微流体的能量方程第30-31页
        2.4.3 茶叶组织内微流体流动的动量方程第31页
        2.4.4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5页
第3章 茶叶热风干燥过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5-49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茶叶组织微观结构物理模型的建立第35-38页
    3.3 茶叶传热传质本构方程第38-40页
        3.3.1 牛顿流体本构方程第38-39页
        3.3.2 茶叶内流体本构方程第39页
        3.3.3 茶叶多孔介质传递有关的本构方程第39-40页
    3.4 茶叶热风干燥过程传热传质机理的研究第40-46页
        3.4.1 考虑水蒸气扩散的传质方程第41-43页
        3.4.2 气相和液相连续性方程的推导第43-44页
        3.4.3 茶叶组织内流体动量方程的推导第44-45页
        3.4.4 茶叶热风干燥过程能量方程的推导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9页
第4章 茶叶组织水分含量的测定第49-55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茶叶水分含量测定第49-52页
        4.2.1 茶叶水分含量测定仪第49-50页
        4.2.2 茶叶水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第50-52页
    4.3 茶叶内部孔隙率的测定第52-54页
    4.4 茶叶内部水分子有效扩散系数的测定第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茶叶干燥过程仿真分析第55-79页
    5.1 引言第55-56页
        5.1.1 COMSOL Multiphysics的特点第55页
        5.1.2 COMSOL Multiphysics的微流体模块第55-56页
    5.2 压强、温度、风速和湿度的多物理场耦合第56-59页
        5.2.1 压强对茶叶干燥的影响第57页
        5.2.2 温度对茶叶干燥的影响第57-58页
        5.2.3 风速对茶叶干燥的影响第58页
        5.2.4 湿分对茶叶干燥的影响第58页
        5.2.5 多物理场的耦合第58-59页
    5.3 COMSOL Multiphysics对茶叶干燥过程的仿真第59-70页
        5.3.1 茶叶内部水分子扩散系数的确定及湿度梯度的仿真第59-61页
        5.3.2 茶叶内部温度梯度仿真第61-63页
        5.3.3 压强差对茶叶组织内水分流动的影响第63-68页
        5.3.4 自由表面水蒸气分布的仿真第68-70页
    5.4 正交试验及其结果的多元回归分析第70-77页
        5.4.1 正交试验结果第70-73页
        5.4.2 正交试验结果的多元回归分析第73-77页
    5.5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3页
    6.1 结论第79-80页
    6.2 创新点第80页
    6.3 展望第80-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灶具钢化玻璃面板在热力作用下应力和变形特性研究
下一篇:Hastelloy N/Ti/Hastelloy N合金钎焊接头的连接机理与高温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