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各种类型往复式发动机论文--柴油机论文

重型车用国Ⅴ柴油机性能设计及标定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重型柴油机技术现状第12-18页
        1.2.1 高压直喷共轨技术第12-13页
        1.2.2 涡轮增压中冷及废气再循环技术第13-14页
        1.2.3 四气门技术第14-15页
        1.2.4 尾气后处理技术第15-17页
        1.2.5 发动机台架标定技术第17-18页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工作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重型柴油机性能设计第19-29页
    2.1 设计开发任务及主要目标第19-20页
    2.2 基于发动机性能定义的边界条件第20页
    2.3 性能对标和性能指标定义第20-21页
    2.4 发动机排放控制策略第21-22页
        2.4.1 排放法规第21-22页
        2.4.2 排放控制策略第22页
    2.5 发动机燃烧系统概念设计第22-25页
        2.5.1 供油系统第23-24页
        2.5.2 进气流动的组织第24页
        2.5.3 缸内燃烧组织第24-25页
    2.6 发动机换气系统第25-26页
    2.7 燃烧系统配置方案总结第26页
    2.8 本章小结第26-29页
第3章 热力学计算分析第29-39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边界条件/计算模型第29-32页
        3.2.1 原机模型校对第29-31页
        3.2.2 发动机边界条件第31-32页
        3.2.3 计算模型第32页
    3.3 管系结构尺寸优化第32-33页
    3.4 气门正时和升程的优化第33-34页
        3.4.1 气门正时优化第33-34页
        3.4.2 气门升程优化第34页
    3.5 增压器匹配第34-35页
    3.6 全负荷性能预测第35-38页
    3.7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性能及排放开发试验研究第39-55页
    4.1 发动机台架及适用法规第39-40页
        4.1.1 发动机台架介绍第39页
        4.1.2 适用法规标准第39-40页
    4.2 柴油机基本参数配置及开发目标第40-42页
        4.2.1 柴油机基本参数配置第40页
        4.2.2 柴油机开发目标及主要边界条件控制第40-42页
    4.3 柴油机测试样机样件描述第42-44页
        4.3.1 缸盖第42页
        4.3.2 燃烧室第42-43页
        4.3.3 配气系统第43-44页
        4.3.4 供油系统第44页
        4.3.5 增压器第44页
    4.4 性能开发过程第44-51页
        4.4.1 增压器选择第44-46页
        4.4.2 喷油嘴选择第46-48页
        4.4.3 缸盖选择第48-50页
        4.4.4 增压器一致性考核第50-51页
    4.5 最终燃烧配置及试验结果第51-53页
    4.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5章 台架标定试验方法研究第55-71页
    5.1 引言第55页
    5.2 标定流程第55-57页
    5.3 标定项目第57-69页
        5.3.1 基本配置参数标定第57页
        5.3.2 常温怠速起动标定第57页
        5.3.3 油嘴特性(加电时间)标定第57-58页
        5.3.4 摩擦扭矩标定第58页
        5.3.5 扭矩油量转换图表标定第58页
        5.3.6 轨压、正时以及预喷优化标定第58-59页
        5.3.7 驾驶性、烟度限制及发动机保护标定第59-60页
        5.3.8 后处理系统标定第60-62页
        5.3.9 针对城市工况用车的WHTC标定第62-63页
        5.3.10 OBD标定第63-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71-73页
    6.1 结论第71页
    6.2 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作者简介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P6燃气发动机系统优化分析与试验研究
下一篇:吉林省进境截获重要有害生物分析及三种检疫性生物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