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光学仪器论文

光在亚表面损伤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7页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内亚表面损伤散射特性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外亚表面损伤散射特性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光学元件亚表面损伤的常见类型第12-13页
   ·研究方法及原理第13-15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第15-17页
2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仿真实验第17-26页
   ·有限元方法的计算原理第17-18页
   ·亚表面损伤模型设计第18-20页
     ·横向裂纹(LC)模型第18-19页
     ·赫兹锥形裂纹(HCC)模型第19-20页
     ·拖尾锯齿状裂纹(TIC)模型第20页
   ·有限单元划分第20-22页
   ·边界条件设置第22-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亚表面损伤诱导聚焦光传播特性变化的研究第26-45页
   ·约定第26页
   ·颗粒杂质对光的调制作用第26-29页
     ·入射波长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26-27页
     ·颗粒粒径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27-28页
     ·颗粒折射率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28-29页
   ·横向裂纹(LC)对光的调制作用第29-34页
     ·模型描述第29-30页
     ·裂纹宽度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30-31页
     ·裂纹深度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31页
     ·裂纹倾斜角度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31-32页
     ·裂纹折射率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32-34页
   ·赫兹锥形裂纹(HCC)对光的调制作用第34-39页
     ·模型描述第34-35页
     ·裂纹宽度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35-36页
     ·裂纹深度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36-37页
     ·裂纹内径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37页
     ·裂纹倾角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37-38页
     ·裂纹折射率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38-39页
   ·拖尾锯齿状裂纹(TIC)对光的调制作用第39-44页
     ·模型描述第39-40页
     ·裂纹宽度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40页
     ·裂纹深度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40-41页
     ·裂纹间距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41-43页
     ·裂纹轴长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43页
     ·裂纹折射率对散射强度的影响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亚表面损伤共焦探测的仿真模拟第45-50页
   ·亚表面颗粒的共焦探测第45-47页
   ·亚表面微裂纹的共焦探测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5 亚表面损伤的共焦显微探测实验及结果分析第50-60页
   ·激光共聚焦显微测量系统的构建第50-52页
   ·光学元件亚表面损伤的探测及分析第52-55页
     ·测试样片准备第52页
     ·检测结果及分析第52-55页
   ·实验误差分析第55-58页
     ·针孔大小的影响第55-57页
     ·探测器位置偏移的影响第57-58页
     ·其它影响因素第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结论第60-61页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68页
致谢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成式短距离激光定位仪的研究
下一篇:某微型航空发动机可靠性的综合评价